欢声笑语崇明岛
(党员组织生活纪实)
胡金海 撰文 摄影 题诗
2010年6月5日星期六。在这双休日清晨,贤达学院教职工党员在虹口校区集合,一起出发登崇明岛。贤达学院党总支结合教职工党员组织生活开展这次活动,贤达学院党总支书记丁智勇和
负责党务工作的院办副主任史德成全程参加了这次活动的领导和组织。
标有“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蓝色大字的校交通车启程后,史德成主动担起导游员角色。在“史导”轻松幽默的介绍中,大家对中国第三宝岛崇明的认识,在欢笑声中获得提升。哈哈,原来其貌不扬的崇明岛,竟有着一个香港两个新加坡的土地面积!嘻嘻,这横跨浦西浦东到崇明岛的黄浦江长江隧道桥梁, 竟创下了好几项世界隧桥建筑史上的第一。就在这嘻嘻哈哈之中,联想到贤达学院崇明校区的未来发展,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凉爽的风迎面吹来,交通车跨过长江隧桥疾驰上崇明岛。公路两边景色如画,但大家目光更急切关注我们贤达的崇明校区。穿过隧道越过桥,汽车直上崇明岛。东滩大道第一景,贤达校园把手招。
“史导”这时亮出一道抢答题:“贤达新校区具体地址是什么?开始。”话音刚落,坐在交通车第一排的谢老师脱口而出:“东滩大道999号。”“回答正确,奖品一份。”“史导”把一瓶果奶递给谢老师,大家纷纷鼓起掌来。欢笑声刚落,交通车已停下,新校区到了。
新校区建筑已封顶,但脚手架还没拆、内装修还没开始,校园内道路也还没修好。但这一切挡不住大家走近新大楼看看的兴致。踏着工地上厚厚的尘土,大家走近即将竣工的建筑, 在工地上议论着、憧憬着下学期新校区的教学生活。我们谛听到了新校区向我们走来的脚步声,也感受到一种艰苦奋斗工作作风的召唤和一种责任。共产党员啊,这里是我们继承先辈开创精神的一个新出发点!
离开新校区,交通车一路长驱,直奔崇明著名的西沙湿地而去。西沙湿地和著名东滩湿地相比,东滩要买80元一张门票,而西沙至今还是免费开放。 作为未来崇明岛上高等学府读书人,当然熟知这些风土人情。西沙湿地和东滩湿地景色差别不大,东滩是观日出好去处,而西沙是看日落最佳点。
西沙湿地的旅游设施已建得很好。当我们沿着人工搭建的栈道走进一望无际的西沙滩头芦苇荡,体验到了当年崇明农场知青在这里战天斗地的艰苦。今天我们虽也要艰苦奋斗,但物质条件无论如何好多了。我们沿着栈道步行到长江边,大家在江畔纷纷拍照留念。


午饭安排在原前卫农场附近的农民家庭中。当地人把这类由农民家庭开的小型饭店叫“农家乐”饭店。“农家乐”在崇明比比皆是。据说不同农家饭菜价格和口味等差别很大。“史导”在崇明校区同志陪同下先来打过点,我们用餐那农家,虽巷子较深,但卫生搞得好、菜肴分量足,还口味鲜美。大家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那户农家也很高兴, 把一盒名片都发给我们的人,希望以后能带来回头客。“农家乐”不仅乐了农家,同时乐了我们大家。我们一些人吃不了还兜着走,向农家购买了珍珠米等农产品,要带回去让家人也尝鲜。
午饭后,交通车把大家带到崇明岛最著名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东平森林公园的原生状态,是上海市中心公园所无法比拟的。 走进森林公园你会感觉,天有想象不到的蓝,树有想象不到的绿,大概是因为这里长期没有汽车废气污染的原因,能明显感到空气透明度特别高。用照相机对准任何角度,都可拍到好景色。我心中涌出几句顺口溜:东平林木森,白云蓝天真。如此自然美,乐做崇明人。
我决定用照相机拍摄几张风景照,用以有图为证、眼见为实:




我和喜欢摄影的金老师、谢老师做伴,在森林中转了一小圈。东平森林公园很大,虽许多地方有地图标志,但仍易走迷方向。我们遇到好几个女中学生,她们是上午来的,急于赶到大门口集合,着急地问我们出口方向和行程时间。
我们在树林中转了一圈出来,天色已近傍晚。看到我们有几个女同志在森林边的道路上像孩子一样玩着看谁跳得高的游戏。等我打开照相机,她们已在进行最后一跳,我只抓到一个模模糊糊镜头。
夕阳西下,学院交通车将要驶回虹口校区。我们依依不舍地登车, 惜别余晖中的森林公园。我心中在想:以后无论生活有多么紧张和繁忙,我一定会再来这个森林公园,我要静静地在这里度过更长时间。因为我爱上了崇明的蓝天、崇明的绿水、崇明的空气、崇明的湿地、崇明的森林,所以我相信,我会爱上贤达的崇明新校区。

(2010年6月6日撰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