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第一空间:www.hujh.net

本站第二空间:www.hujh.cn

 本空间浏览页次统计: 12780505

   首页   普及六艺   诗以言志   歌以抒情   论以道义   文以记趣   书以表意   画以展美  

《六艺庆世博》系列讲座

  网络诗集   网络歌集   网络文集   网络讲座   网络教歌   网络视频   向明老三届全名录

中国骏转论坛

      电脑速成教学法   电脑概述   视窗操作   中文输入   文档制作   网络应用   网站制作   数据处理   演示制作

中国军网胡教员博客

    基层文化工作教学  概述  歌咏的组织  假日活动的组织  晚会的组织  竞赛的组织  网络活动的组织

学术研究:互联网共产主义宣言

 

 

 

 

 

 

 

《再说长江》歌词创作札记

胡金海

一.有感而动

24日在网上看到电视片《再说长江》主题音乐征集填词消息。尤其是在新华论坛《舞文弄墨》栏目“音画收藏”网友一个帖子中听到那深情的主题音乐录音,我决定改变自己暑假创作计划,先为《再说长江》这个音乐填词。

我想填这首词,不是要和别人竞争高低,而是因为被那段音乐所感动。我感到这样好听的音乐应该作为歌曲来唱。这次征集填词没有悬赏重金,竞争的人不会太多,这倒是可以检验创作者的作品是否真正出于自己的美感了。

我是部队院校教员,文艺创作对于暑假中的我,完全是一种业余活动。业余文艺创作的特点就是有感而动。没任何人指令自己应该怎样搞。由于物质生活有保障,我也不想通过用文艺创作去赚钱,创作可按自己审美感情,自由自在地进行。

有人认为:如没有钱赚,人就不会劳动。其实只要有生活保障,就是没有报酬,人也会根据自己美感进行劳动创造。人天生是劳动者,天生是艺术创造者,而不是赚钱的机器。

二.填词之缘

20年前《话说长江》征集歌词时,我也写过几首,但感到我写的词都没和曲调融合在一起。我1970年参军,在部队文工团担任声乐演员,很喜欢自己作词作曲,曾创作过上百首歌曲。记得《话说长江》是文革后第一次用重金公开悬赏征集填词,我知道竞争将会非常激烈。加上自己刚到政治学院当教员,工作头绪多,没空再修改,结果没有把稿件寄出。后胡宏伟《长江之歌》发表后,我仔细体会这歌的词曲搭配,感到胡宏伟词的绝妙之处在于:一开始使用了第二人称来称呼长江,让描写和曲调一下子切合上了,为整合全部描写寻找到了最佳表现角度。对照我的填词,虽找到一些和胡宏伟词类似的字句,但由于我始终没想到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长江,结果总不能让我的词和曲调融合起来。“你从雪山走来”句子,也使我想起李瑛悼念毛泽东的诗:“你从严冬走来,带着漫天风雪;你在金秋离去,留下满地收成……”七七年时我很佩服李瑛这诗句,怎么到八六年自己创作时,就没想到运用这样的句式呢?填词,我有些优势。我小学喜欢格律诗词,初一开始长期用诗词写日记。填词的字数、句数、押韵等,对我都不是难点。加上我学声乐视唱了国内外大量歌曲,对歌词的感觉积累很丰富。我填词难点在于能不能寻找到和音乐感觉完全一致的歌词具体表现角度。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感到了自己和胡宏伟的差距。

很巧,今年我很想为音乐填词。《再说长江》是我今年认真填词的第三首乐曲。一月份,我被克莱德曼《秋日私语》钢琴曲感动,心血来潮把《秋日私语》改成了一首适合于中老年人咏叹的歌曲,结果朋友们反映不错,在聚会饭桌上即兴演唱也受到欢迎。六月份,我被同校教员胡滨的事迹感动,又把克莱德曼《爱的协奏曲》钢琴曲改成了一首歌曲。把乐曲改成歌曲来唱,能发挥我的特长。我不仅有戏剧男高音的演唱基础,还能用电脑制作简谱、编辑音频和视频文件。只要有乐曲,我不用再麻烦别人就能制成完整歌曲作品,在自己网站中发布出来。利用现成乐曲填词,成本低,效果好,不仅普及了乐曲,也使歌曲普及起来更容易。真是很有缘,让我听到了《再说长江》这样感人的音乐。

三.确定方案

通过对中央电视台在网上公布的材料进行具体分析,我发现,《再说长江》填词其实有两种方案可采用。一种方案是采用中央电视台在网上提供的录音,另一种方案是采用中央电视台在网上发布的那一页简谱。录音和简谱两种方案,前四个乐句是完全一样的,后面有区别。不仅旋律有区别,而且句数也有点区别。简谱和录音相比较,简谱上的旋律变化多一些,还有个和《长江之歌》结尾相似的尾声。我猜测,这张简谱或许是作曲家张宏光先生的手稿,如果真是他的手稿,很可能是故意这样处理的。作曲家可能是用这页简谱来公布对主题音乐的一些新构思,为词作者留下更多一点创作空间。

我反复斟酌后,决定还是选择录音方案来填词。理由有三:一是录音已把我感动,按照那页简谱旋律重新演奏的音乐,可能不会让我再这样感动。二是录音已在网上正式发布,广大网民已下载并听熟,很可能不太愿意再去接受一个新的旋律。三是我想立即制成一个自己演唱的作品,按简谱方案填词,我无法获得新的伴奏音乐。

录音方案和简谱方案相比,录音结尾有点短促。但我认为,艺术无定式,艺术处理很难比出高低是非。大家习惯结尾拖七八拍,现结尾拖三拍,也可说是一种创新。二十年前的《长江之歌》,不算前奏和间奏,唱词共有二十六个乐句。《再说长江》乐曲录音一共十六个乐句,总长90多秒。简短切合了今天人们社会的生活节奏。今天人们有很多方式接受音乐信息,有听不完和唱不完的歌。新歌短小点,更易被接受。我演唱过《长江之歌》,也多次看别人演唱《长江之歌》。近年我有个感觉,《长江之歌》高潮在第一段。第一段歌词每四句组成一小段,三小段演唱下来,已完成审美一个完整过程。演员在唱第二段歌词时,观众往往开始懈怠,因为第二段歌词又要重复这样三小段,近年观众对于第二次接受相同的三小段,有点感到审美疲劳。演员演唱第二段时,很多听众是在等最后尾声高潮是不是唱出最高音。不少演员在演唱第二段歌词时,也常会感到没有新的刺激,发生个别字词和第一段歌词混淆的情况。歌曲《再说长江》如果高潮一出现见好即收,是对20年前歌曲审美的一种变化。这样结束,能使听众感到意料之外,但回味一下,感到情理之中,结尾很简洁。

四.音乐分析

我根据录音把乐曲记录成简谱后,开始对音乐进行分析。这是一首四拍子G大调歌曲,可分成AB两个乐段。乐段A和B都是四个乐句,各反复了一遍。四个乐段排列顺序是AABB。我决定对AB乐段各使用一个反复记号,把歌片篇幅缩小为八个乐句。篇幅显得越小,越容易受群众欢迎。历史上受群众欢迎的《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等,篇幅都很小。

对音乐主旋律分析后,我发现乐曲旋律有三个特别之处:

一是大跳特别多。乐段A第一句第一拍是八度大跳,第二句第一拍是六度大跳,第三乐句第一拍又是八度大跳,只是到第四乐句,才舒缓一下未用大跳。乐段B连用三个大跳,第一乐句第四第五拍用了六度大跳,第二乐句第四第五拍用了八度大跳,第三乐句的第四第五拍又用了八度大跳,到结束句才平复下来。

二是主音出现特别晚。这歌曲是G大调歌曲,还是D大调歌曲?学作曲的同学可能会有不同看法。1=G,如果把1音看作是歌曲的主音,这是G大调歌曲。但从乐段A来看,5音仿佛是歌曲主音,因为5音不仅在乐曲开始和乐段结尾出现,而且多次在乐句结尾时出现。歌曲一共十六句,在进行到第十一句时,主音1音还一次没在强拍上出现。特别从五线谱上看,一些同学很容易把5音看作歌曲主音,5=D,这样就会产生这是D大调歌曲感觉。但我认为,这是一个G大调歌曲,尽管出现很晚,但歌曲最后一出现这个1音,决定了整个歌曲的G大调属性。用歌曲结束音来定调性,符合绝大多数歌曲调性的定调规律。有少量歌曲结束音不在主音上,则可根据歌曲主要篇幅内容来定调性。但《再说长江》不属于这种性质。这首歌曲1音就是明明白白的主音。歌曲妙就妙在把主音藏到最后才给予确定。

三是乐句尾音重复多。这首乐曲一共十六个乐句,乐句尾音只用了5音、6音、1音三个音。其中5用于尾音是八次,6用于尾音是六次,1用于尾音是两次。

假如别的歌曲有以上这样三个特点,个别同学或许会从作曲教材介绍范例出发,指出歌曲旋律创作不规范。但这歌曲把我们感动了,我们应通过旋律这些特点去具体认识这些特点的特殊作用:

因为大跳特别多,我们能多次感觉到波浪骤然跃起。我们可把《再说长江》和《长江之歌》作比较。《长江之歌》以高音3音为起点,旋律向上进行主要以级进为主,全曲没有向上八度跃起的大跳,显得沉稳,感觉是在高山上看长江,波浪很广阔、也很有气势,但高山俯瞰波浪,身体是平稳的。《再说长江》同《长江之歌》不同,上来第一拍就是一个八度大跳,可以感觉身体在波浪跃动中失去了平衡,后面稍稍稳定一下身体;马上又是一个跃起……整个歌曲在不停晃动,十六个乐句中有十二个乐句旋律含有六度以上大跳。这给了我们身处长江轮船上看波浪的感觉,身体不停跟随波浪跃起,我们必须不停努力控制身体的平稳。

因为主音出现特别晚,我们在歌曲进行时有种不能不向前的感觉。我不赞成这歌曲是5调(即D大调)的看法,因为5音在歌曲中绝对是不稳定因素。大家可细心体会音乐的旋律以及复调、和旋。这个5音找不到一点稳定感觉。到第十乐句还是用5音结束,一点没有可以停的感觉,反而在7音的影响下,有更不稳定趋势。我甚至感觉这个5音中有轮船发动机旋转的声音,有江水流动的声音,我身体不得不跟着这个5在一起前进。听这个乐曲,一直要到最后一个1音的出现,才感到有了稳定的依靠。这种对主音大胆处理的方式,是可以拍案叫绝的。

因为乐句尾音在5和6音上重合多次,可感觉到一种有规则起伏,因而获得了乘风破浪前进的音乐形象。大家可试试这样去感觉(可惜我的手势不能在这文字稿中表现,文字稿也不能带上我对旋律的哼唱):低音5代表波浪下伏的浪谷,高音5代表波浪跃起的浪尖,我们就坐在船上,第一乐句先颠簸一下,轮船辗碎波浪在浪谷(低音5)中前进;第二乐句又颠簸一下,轮船压上浪尖(中音5)跃起前进;第三乐句再颠簸一下掉进浪谷(低音6),比低音5高一度,轮船还是在浪谷前进;第四乐句,轮船渐渐跃起到了浪尖(中音5)的尾音,轮船在浪尖前进;接着又是这样,乐曲要求重复乐段A……这样有规则重复出现的乐句尾音,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在轮船上乘风破浪前进的音乐形象。如果乐句尾音变化太多,形成的音乐感觉就不是这样的。强调一句:艺术无定式。有时复杂是高明的体现,有时简单反而是智慧的凝聚。

填词前,我还对这段乐曲的其它音乐元素也进行了一些学习和体验,发现了乐曲和《长江之歌》呼应的地方,发现了歌曲节奏变化的一些特点,这里不一一展开详述了。

五.填词起点

当年我填写《长江之歌》歌词,失败教训在于没有寻找到能和乐曲形象完全融合的突破点,即没有找到最合适的第一句唱词。这次歌词创作,我一开始就全力以赴突破第一句。我反复聆听《再说长江》主题音乐,把音乐想像成一个歌手在唱歌。我仔细地倾听,想像着这个歌手这时正在唱什么……

考虑到《再说长江》是在《话说长江》前提下拍摄的,歌曲也应该同《话说长江》有呼应。我想到:《长江之歌》第一句词成功在于使用“拟人化”手段,歌手和长江像和一个人一样对话,他把长江称作第二人称单数的人——你——“你从雪山走来”。为呼应《长江之歌》歌词用第二人称单数开始,我决定《再说长江》歌词用第一人称单数“我”作为开始。

用第一人称单数——“我”开始填词,会不会让歌曲带上个人色彩呢?不会的,因为这个“我”和《长江之歌》中的“你”一样,是“拟人化”的、是象征性的,并不是指某一个具体人。这个“我”,可象征所有长江儿女,也可象征中华民族的儿女,甚至更广一些,可象征人类。“我”和“你”长江的对话,实际是长江儿女和长江的对话,是人类和自然界的对话。

第一乐句,由五个音符组成。第一拍两个音符,是个八度大跳,然后是三个下行音符。根据第一乐句音乐特点,第一句歌词应该用五个字。第一个字用了“我”,第二个字最好使用有动感的词,以和音乐的大跳一致。后面几个字的出现,最好还能体现在轮船上行进。以符合曲调音乐形象的要求。

《长江之歌》第一句也有动感“你从雪山走来”。我决定第二个字使用《长江之歌》歌词中的元素“来”,以形成和《长江之歌》的呼应。上次人是站在高山上,看着长江走来。这一次,人是乘在船上,是主动走向长江。

明确了用“我来”这两个字开始,第一句五个字构思就形成了:“我来了,长江”。这是在招呼长江,也是在问候长江。非常合理,继承了《长江之歌》对长江的拟人化艺术手段。

二十年前,人们十分需要了解长江的各种知识,《长江之歌》歌词的拟人化,带有巧妙介绍长江主要知识的成分,如“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等。今天中国正步入信息社会,再来介绍这些知识,会显得对话者对长江了解还不够深。长江儿女应该像老朋友一样和长江说话,老朋友见面打个招呼就到位了,一般不再互相做介绍。

“我来了,长江”——十分亲切,既向长江致意了,也告诉观众这里进入了《再说长江》主题,并和《长江之歌》呼应上了。歌词有动感,和在轮船上行进音乐形象十分融合。我反复吟唱后,感到词曲搭配顺口,情绪完全对路。深情呼唤长江的名字,正好旋律是在下行和低音区延长,把一种绵绵不绝的内在感情,完全表达出来了。我非常激动!我感到,这首歌词一定能写成功了!

六.歌词形成

《再说长江》主题音乐总的情绪是一种深情,深深地怀恋、深深地呼唤、深深地诉说……这和《长江之歌》那种激情磅礴、高亢赞美的情绪有些不同。

第一句歌词写出后,我配上曲调一唱,那种深情油然而生。后面想表现的内容,源源不断地涌上心头,脑子里一下子出现十多个好句子,我连忙用电脑匆匆记录下由灵感产生的这十多个句子。我知道,这时必须用理智去规范激情,必须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去导引自己的形象思维,用形象思维去表现自己的逻辑思维。

首先,明确填词的字数和句数。乐段A四个乐句所有音符都配字,最佳字数是5+5+5+8;乐段B处于乐句第四第五拍两个大跳音符处可考虑配一字,最佳字数是6+6+6+7。如不重复唱,歌词一共16句;如重复唱乐段B四句,歌词一共12句。

其次,明确韵辙。歌曲一般第一句歌词要押韵合辙。现第一句歌词定下“我来了,长江”,押韵的韵母定下是ang。ang韵在中国戏曲中叫“江阳辙”,一般认为,这个韵辙演唱发音嘹亮,比较明朗。如《歌唱祖国》《解放军军歌》《志愿军战歌》等歌曲,都是用这韵辙。

再次,明确歌词总体结构。歌词总体内容发展,必须围绕人和长江的对话来进行。歌曲中的第一人称单数“我”,代表人,这已确定。但用什么称呼来代表长江呢?我想到《长江之歌》是用“你”代表长江,歌词后面用“我们”来代表人。这里,能不能再启用“我们”这个人称呢?

我眼前一亮:“我们”这个词是复数,既然“人”已由单数的“我”代表,后面出现“我们”这个复数,那就是“人”和“长江”共同的称呼。乐段A从“我”出发,代表人类提出问题,乐段B用“我们”这个复数来回答问题,就是人和长江进行情感交流后,从长江那里汲取了长江的品格和力量,人的思想和感情实现了新的升华,和长江共同来说出心里的话,共同来回复现实社会发展中提出的种种疑问。就这样确定下来:乐段A用“我”代表人的身份,乐段B用“我们”代表人和长江的身份,《再说长江》就用这样的语言逻辑结构,实现人和长江的对话。

我开始一句句具体填词:

“我来了,长江,我来了,船港。”——连续用两个“我来了”开头,是旋律决定的,也是为增加在轮船上航行的感觉。歌词中写入“船港”这个要素,我是反复斟酌的。长江沿岸景色很多,具体选一样很难,很容易感觉遗漏很多。胡宏伟在《长江之歌》中选了“雪山”“东海”“高山”“大海”等大要素来表现,表明他身处高山上。《再说长江》歌词要比《长江之歌》短很多,还不能描写这样多。《再说长江》要表现者身处轮船。我曾多次乘坐长江轮,感觉在江轮上最关心的是各种轮船港口。通过这两句,不仅表现了歌唱者身处江轮,而且象征了江轮在航行中。

“你们都好吗?这二十年离别时光。”——乐段A是表现深情的,一共只有几句话,若再进行环境描写,就没有篇幅可表现深情了。第三句及时使用一个问句:“你们都好吗?”用这样的问话,连接前面的歌词,就成为问长江和问船港,这很有深意。这二十年中国的发展是举世公认的,但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自然环境问题、社会环境问题等。这里问长江好吗、船港好吗,其实表示了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问题的关注。这种关注是“再说长江”比“话说长江”更感人的地方。那几个“三峡移民”离开家乡的镜头,使多少人被感动的流泪了……这句问好,可以表现很多的情感色彩。尤其是后面紧跟这一句“这二十年离别时光”。二十年离别重逢,是这次“再说长江”一个亮点。不等第三句歌词提问的回答,第四句歌词立即开始对二十年进行感叹,如果能充分展开联想,这里可催人泪下。歌词的任务,不一定要把所有联想的对象描写出来,但一定要点燃联想的火花。“这二十年离别时光”歌词,具有点燃联想火花的作用。二十年,人生有几个二十年?我写出这两句,反复演唱后,竟眼睛湿润了。

“我来了,爹娘,我来了,故乡”——这里进入了乐段A的第二段歌词。必须继续前一段感情发展,加入更多感情要素。加进“爹娘”和“故乡”两个要素,很有情的分量。《长江之歌》最后对长江的赞美是“你有母亲的情怀”。这里歌词出现爹娘和故乡,也可看作双关语,可实指社会,也可虚指长江。二十年后见到长江也好,见到爹娘也好。见到故乡也好,仅仅唱几句赞美词是不够了,还有了很多的感慨,甚至会有些歉疚。我的父母是在这20年中去世的,我还有不少故乡的亲戚朋友也在这二十年中走了。见到父母坟地,喊一声“我来了,爹娘”,是可声泪俱下的!我故乡在上海西藏南路底,那里旧房子全拆了,都建成了高楼大厦,我回到那里感到十分陌生,见不到一个熟人。我想,这二十年对许许多多中国人,都有一种沧桑巨变之感。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长江西部儿女乘船、乘火车离开家乡,到沿海寻找财富、寻找发展的机会,而沿海部分富起来的人,也开着汽车、乘着飞机,向长江中上游地区、向中国的西部进发,开始新的淘金之梦……这一切都会带来对父母的远离、对故乡的生疏。但是,长江儿女谁能忘得了自己的父母和故乡呢?现在,我们又回来了,声声呼唤着:“我来了,爹娘,我来了,故乡……”当然,这些问候语,还可延伸海外儿女回祖国的感慨。这些年,很多人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不远万里,去到海外发展。“我来了,爹娘,我来了,故乡”的呼唤,不仅表现了中华儿女、长江儿女对悠久文化传统的继承,也同时呼唤出了当今长江儿女的一个时代心声!

“思念有多长?”——这里出现出了一个问句,是问谁呢?问自己?问父母?问故乡?问长江?问社会?谁把我们分开了?谁让我们离别了?是我们自己要分开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离别。我们自己要离开父母、离开故乡,远走高飞,去寻找发展致富的机遇。但我们并没有忘记父母和故乡,我们总是在思念着。所以见面就要想说:我思念你,父母!我思念你,故乡!但我们思念的人可能已经无法见面了,这思念是没有尽头的!是不可弥补的……所以,已经说不出思念的具体长度了,只能问:思念有多长?

“就恰似那滚滚波浪。”——有个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再说长江》没引用这千古名句,因为今天我们的心情,要远比那写词的亡国国君复杂。他仅仅是一种愁,而我们有激情、有期待,但更多的是一种思念。思念也可像长江波浪一样滚滚不断。这是个重要过渡句,把对象再次引向长江。乐段A到这里结束了,但提出的问题却没有答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人要和自己的父母、故乡的离别?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某些自然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存在?……如果没有人回答,这些疑问就会像长江千万年的流水一样,始终萦绕在人的心头。

乐段B是个副歌,代表人和长江对乐段A提出的问题进行共同的思考和回复:

“我们怀着理想,去到遥远地方”——从字面看,好像这只是长江回答的话,在20年前《长江之歌》已说了:长江从雪山向遥远的东海走去。这里长江又补充再说了一下:去到遥远地方,是怀着理想而去的。但注意:歌词不是纯粹歌颂:“你怀着理想,去到遥远地方”,而是用了“我们怀着理想”。显然,这个复数的“我们”,是长江和长江儿女共同的称呼。长江儿女所以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去遥远的地方打工、去遥远的地方投资,或不得不迁移,我们像长江一样,或我们准备像长江一样,怀着理想而去!人民群众永远是英雄,任何人永远抹杀不了人民群众心中的美好理想。无论出门打工、外出投资,整体迁移等,都是人民群众带有一定生活理想的行为。有的说发展经济、有的说民族腾飞、有的说子孙万代、有的说家产基业、有的说国家需要,等等,说法不同,归纳起来,主观共同点都是“我们怀着理想”,客观共同点都是“去到遥远地方”。长江儿女和长江对于乐段A的提问,进行了这样的回复,这是有说服力的,也是感动人的。这是再说长江的一个闪光之点。

“我们向着太阳,传播着和谐希望!”——这两句歌词,字面上也是在继续说长江。向着太阳,说的是长江前进的方向,虽然有些地方有逆流,但长江是向太阳升起的东方流去,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传播和谐,水是柔软的,是智慧的象征,是实现“和”目标的最重要物质体。长江万里,江水揉合了两岸亿万人民的生活,让和谐的清流灌溉了几百万平方公里国土。现在,长江儿女和长江共同再说这些话,是在回答歌曲前面的那些问题:人们为什么要告别家乡?人们为什么要离开父母?为什么不愿在家乡坐享其成呢?这是因为长江儿女也要学习长江的精神,向着太阳的方向前进,迎接光明的未来!他们要把和谐送给更多的人去共享,要把和谐的希望传向更广阔的国土。这光明中国的未来,要靠长江儿女的奋斗!只要有长江精神的传播,中国就充满了和谐的希望!

歌词写到这里,虽只71个字,我感到很完整。把要说的已都说了。乐段B还有一遍,我决定用合唱重复最后四句。为乐段B再写四句词一点不难,但如果再写,有画蛇添足之嫌。我对电脑中不少待用词汇:和平阳光、未来辉煌、奔向小康、强盛力量……等,全部割爱了。

七.演唱联想

这首歌在录音时,我曾两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因流泪而唱不下去。在演唱时,我想到了新华论坛的两位网友。一位网友在长江上游的宜昌,叫“幽谷听响”,另一位网友在长江下游的南京,叫“真无用”。他们的年龄可能同我差不多。我没有见过他们面,但我很想念他们。我很想对他们说:我把这首歌献给你们二位!

他们二位的儿子比我儿子大一点。不幸的是“幽谷听响”儿子黎鸿2006年7月5日下午在一家洗浴中心因一氧化碳中毒而离开人世,时年30岁。“真无用”的儿子宋立平2006年4月19日上午在吉林东丰县因车祸意外丧生,时年27岁。在网上看到这两位父亲悼念孩子写的诗,我感到这两个孩子都很善良、都很讲义气,很关心别人,结果都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意外离开人世。我很想安慰这两位网友,但不知道说什么好?两位孩子的父亲都在悼念诗中努力和孩子进行对话……

“真无用”网友在悼念诗中提到,在悲剧发生前瞬间,孩子说了句南京新土话“吊得了”。我写歌词时,这“吊得了”总在我耳边响着。我在努力理解年轻一代说“吊得了”是什么意思?我参军后曾在南京生活13年,对南京话有点感性认识。我曾学过当时南京人一句流行语“不得了”。“不得了”一般在别人夸张过头反击的时候使用,实际含义是:“这没有什么不得了。”我猜测:现在这个新流行语“吊得了”,大概是在原先“不得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含义是“把我吊起来也没有什么不得了”,吊,还有“掉、调、钓、雕”等同音字,可以表达的含义是很丰富的。我仿佛感到:年轻人说“吊得了”,是他们理想确立后自信的一种表现,表现他们不怕承担任何风险。就是在生命丧失的一霎那,还勇敢地喊出“吊得了”!

我唱到“我来了,爹娘,我来了,故乡。思念有多长?就恰似那滚滚波浪”,我仿佛感到,这两个孩子来看望他们的父亲母亲了。这种对于亲人的思念,确实像滚滚长江流水那样,永远绵绵不绝……我们可以从滚滚波浪中去感受孩子的感情。

我唱到“我们怀着理想,奔向遥远地方,我们向着太阳,传播着和谐希望!”我仿佛感到,这是两个远走的孩子,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在向家长进行耐心解释,他们在诉说他们“奔向遥远地方”的理由。7月25日晚,又一个中国青年杜兆宇在一个遥远的地方遇难。尽管他有联合国观察员的身份,但依然不能避免不幸的发生。年轻人大量工作时间在公共场合,在旅途上。牺牲发生突如其来,无法预料。无论他们在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下,他们都是怀着理想在进行工作,他们都是在为中国的光明奋斗,在传播和谐的希望,我们当父母的都以他们奔向遥远地方为光荣……

7月23日那天,我刚工作不久的孩子第一次去外地出差,要去一个星期。又是飞机,又是汽车。我爱人千叮咛、万嘱咐一路安全问题。我什么也没说,只有暗暗祝福。记得有个故事:旅游者问渔民:“你祖父死在哪里?”渔民说:“海里。”“你父亲死在哪里?”“海里。”“那你每天下海恐惧吗?”渔民反问旅游者:“你祖父死在哪里?”旅游者说:“床上。”“你父亲死在哪里?”“床上。”“那你每天上床恐惧吗?”

我们是长江的儿女,什么都不恐惧!长江给了我们这样勇敢无畏的性格,我们将永远像长江波浪一样前赴后继,怀着理想奔向遥远地方,向着太阳,去传播和谐的希望!

(2006年7月30日星期日)

胡金海网络歌曲-视频-目录

五月上海…拉赫马尼诺夫曲 胡金海词

讲台………克莱德曼钢琴曲 胡金海词

掐住命运………贝多芬原曲 胡金海词

上网舞曲…………莫扎特曲 胡金海词

相聚军网………范吉利斯曲 胡金海词

到网上去争夺……冼星海曲 胡金海词

童年的回忆……班得瑞名曲 胡金海词

秋日私语…………钢琴名曲 胡金海词

思念……………班得瑞名曲 胡金海词

再说长江…………张红光曲 胡金海词

阅兵歌………………郑路曲 胡金海词

火炬歌……………贝多芬曲 胡金海词

金晶…………华夏英雄创意 胡金海词

保卫奥运…………周巍峙曲 胡金海词

献给震灾中的祖国…徐磊曲 胡金海词

做官要记牢………李焕之曲 胡金海词

中国人忠诚科学……刘琦曲 胡金海词

中国人热爱劳动……印青曲 胡金海词

中国人报效社会 王祖皆等曲胡金海词

中国人遵守法纪……刘青曲 胡金海词

中国人崇尚发展……羊鸣曲 胡金海词

教唱奥运主题歌………… 胡金海教唱

神圣使命………………… 胡金海演唱

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 胡金海演唱

当那一天来临…………… 胡金海演唱

奔赴索马里……………… 胡金海演唱

回文…丁药园词冼星海曲 胡金海演唱

 

 

《再说长江》歌曲演唱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