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第一空间:www.hujh.net

本站第二空间:www.hujh.cn

 本空间浏览页次统计: 11983799

   首页   普及六艺   诗以言志   歌以抒情   论以道义   文以记趣   书以表意   画以展美  

《六艺庆世博》系列讲座

  网络诗集   网络歌集   网络文集   网络讲座   网络教歌   网络视频   向明老三届全名录

中国骏转论坛

      电脑速成教学法   电脑概述   视窗操作   中文输入   文档制作   网络应用   网站制作   数据处理   演示制作

中国军网胡教员博客

    基层文化工作教学  概述  歌咏的组织  假日活动的组织  晚会的组织  竞赛的组织  网络活动的组织

学术研究:互联网共产主义宣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华网 社区首页 帮助 论坛列表 管理规定 网友文集 精华区
值班斑竹: 凌波薇步 北峰  开坛时间: 8:00-22:00

·本帖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新华网观点。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新华网共同拥有,转贴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标题:老贴重发:格律诗词资料
参与讨论 推荐 收藏
作者: 胡金海(2005-03-03 11:33:35.0) 赞成:0票, 反对:0票

  回想两年前,
  实名上论坛。
  热血传格律,
  愤然像青年。

  附言:新华论坛发展很快,2年前的旧贴已找不到了。现把一个有关格律诗词的老贴重发一下,供有兴趣的网友参考。那个老贴的内容如下:

========================

  《拯救中国格律诗词行动(原创)》

  格律诗词,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 格律诗词篇幅短小,学问却博大精深。 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极为重要。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主要问题已不是被格律诗词束缚手脚,而是对格律诗词了解太少。

  今天上午,我举办了一个免费的、开放的《格律诗词赏析》周末讲座。 一个将近2千人的文科学院,今天来听这讲座的人数,还不到20个人。 而前几周,我举办的《APEC文艺晚会赏析》、《战时苏联歌曲赏析》等讲座,听讲座的人数比这多20多倍。 这使我感觉到:格律诗词这一朵中国文化奇葩,在中国年轻一代中,正濒临绝种的危险。

  为此,我凭借新华网的《发展论坛》,展开一个“拯救中国格律诗词行动”。 我将围绕“拯救中国格律诗词”这个主题,来尽我的能力。 我认为:新华论坛将发挥出“拯救中国格律诗词”的巨大作用。 我将用不断为这个帖子跟贴的方式,向广大网友提供各种包含我创造性劳动的、各种有用的格律诗词创作资料。

  我坚信:中国格律诗词的生命,将依然延续下去!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534 个阅览者 关闭本窗口
此主题共分4页: 1 2 3 4
第151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收藏
作者: 胡金海(2005-03-04 17:31:55.0) 赞成:0票, 反对:0票
:
 
帖子附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534 个阅览者 关闭本窗口
第152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收藏
作者: 胡金海(2005-03-04 17:32:55.0) 赞成:0票, 反对:0票
:
 
帖子附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534 个阅览者 关闭本窗口
第153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收藏
作者: 胡金海(2005-03-04 17:34:40.0) 赞成:0票, 反对:0票
:
 
帖子附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534 个阅览者 关闭本窗口
第154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收藏
作者: 胡金海(2005-03-04 17:35:21.0) 赞成:0票, 反对:0票
:
 
帖子附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534 个阅览者 关闭本窗口
第155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收藏
作者: 胡金海(2005-03-04 17:36:35.0) 赞成:0票, 反对:0票
:
 
帖子附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534 个阅览者 关闭本窗口
第156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收藏
作者: 胡金海(2005-03-04 17:40:30.0) 赞成:0票, 反对:0票

 
帖子附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534 个阅览者 关闭本窗口
第157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收藏
作者: 胡金海(2005-03-04 17:41:57.0) 赞成:0票, 反对:0票

标题:毛主席名篇佳作大赏:——《沁园春·雪》
作者: 天南海北(2002-12-31 10:32:40.0)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背景资料: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甘,重新有了可以立足的根据地,这是巨大的胜利。但是,陕甘根据地当时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都面对着十分严峻的形势。11月3日,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郭洪涛和西北军委主席聂洪钧的汇报。
  同一天,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当前的军事行动。会议决定:军事工作由毛泽东负责;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
  根据这次政治局会议的决定,中共中央领导人暂分两路: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刘少奇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先到陕甘根据地的后方瓦窑堡;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红一方面军开赴前线,准备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这时,蒋介石已经知道中央红军和陕甘红军会师的消息,重新调整了部署,调集东北军五个师的兵力组织新的进攻:在西边,以第五十七军四个师由陇东沿葫芦河向陕西鄜县东进;在东边,由第六十七军第一一七师沿洛川、鄜县大道北上,企图围歼红军于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摧毁陕甘革命根据地。
  局势十分危急,毛泽东却指挥若定。他和周恩来、彭德怀决定:集中兵力,向南作战,先在鄜县的直罗镇打一次歼灭战,消灭沿葫芦河东进的敌军一至两个师,再视情况转移兵力,各个歼敌以打破这次“围剿”。
  直罗镇是一个不过百户人家的小镇,三面环山,一条从西而来的大道穿镇而过,北边是一条小河。干部们看过后兴奋地说:“这一带的地形,对我们太有利了!”“敌人进到直罗镇,真如同钻进了口袋。”
  11月18日,在直罗镇以东的东村,毛泽东主持召开西北军事委员会议,作关于战略计划的报告。指出:大量消灭敌人,猛烈扩大红军,扩大苏区,是三位一体的任务。战略方针是攻势防御。建议将红军主力集中南线。会议通过毛泽东这个报告,要求两个军团分别付诸实施。
  11月19日,毛泽东和彭德怀致电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指出东北军第109师明日有到直罗镇的可能,我军应准备后日作战。在发起进攻前,他又要求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的团以上干部到直罗镇周围,察看地形,研究具体作战部署。
  11月20日下午,东北军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孤军深入,沿葫芦河进入直罗镇。当晚,毛泽东下达命令,按原定部署,红一军团从北向南,红十五军团从南向北,在拂晓前包围直罗镇。毛泽东的指挥所设在距直罗镇不远的一个山坡上。战斗打响前,他在下达作战命令时斩钉截铁地说:“这个仗,一定要打好!”“我们要的是歼灭战,不是击溃战!”
  11月21日拂晓,红军突然从南北山上向直罗镇猛扑下去。第一○九师仓促应战,激战至下午二时,大部被歼。红军在打援中又歼灭援军第一○六师的一个团。
  到11月24日,第一○九师残部在突围中被红军全歼。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根据地的“围剿”,用毛泽东的话来说:是“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直罗镇战役结束后,毛泽东等从前线回到后方的瓦窑堡。他和中共中央其他负责人一起,听取五人小组关于审查刘志丹等“案件”情况的汇报,指出:“逮捕刘志丹等同志是完全错误的,是莫须有的诬陷,是机会主义,是‘疯狂病’”,应予释放。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和陕北肃反扩大化问题的纠正,使陕甘革命根据地原来面对的两个最紧迫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使中共中央能够在这里站定了脚跟,能够获得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来考虑和处理许多带全局性的问题。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大大加快了他们企图独占中国、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的步伐,并且把矛头进一步指向华北,使中华民族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急遽上升了。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反日运动。
  12月17日到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张浩,以及李维汉、郭洪涛等十余人。张闻天主持会议,张浩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的指示精神。会议着重讨论了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
  瓦窑堡会议是从十年内战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时期中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党中央克服了长征前一段时期内“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失时机地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它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来贯彻共产国际决议,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瓦窑堡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在继续抓紧对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的上层统一战线工作的同时,把主要力量放在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东征山西上。
  1936年1月17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红军东征时中央政治局随军行动,彭德怀、张浩参加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陕北由周恩来、博古、邓发组成中央局,以周恩来为书记,主持后方工作。
  会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签署命令,要求主力红军即刻出发,打到山西去,开通抗日前进道路。各路红军立刻奉命秘密行动起来。
  毛泽东从瓦窑堡出发,经过延川到达延长县县城。1936年1月底,他在这里主持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并作了报告,进一步阐述了发展和巩固的关系,以解除一些干部中存在的担心红军主力东征会影响陕甘根据地巩固的顾虑,也批评了李德所说东征是“想挑起日苏战争”的错误观点。这次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快了东征的战备步伐。
  这时,恰好下了一场大雪,毛泽东心情极好,作了一首词——《沁园春·雪》
 

  第1条回复:作者: 天南海北(2002-12-31 10:33:58.0)
  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发表了他那堪称风华绝代、妇孺皆知的《沁园春·雪》词。

  蒋介石找来同乡心腹、被称为“国民党内一支笔”的陈布雷。蒋问:布雷先生,你看毛泽东这首《沁园春·雪》词,是他作的?陈点头。蒋:你觉得此词写得如何?陈:气度不凡,真有气吞山河如虎之感,应该说是当今词坛中难得的精品。蒋:难道就没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譬如在音韵方面,对历史人物评价等方面。陈布雷从诗学角度如实对蒋介石说:嗯,我细细看了看,没有什么毛病。据我所知,毛泽东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历史是非常精通的,填词作诗,算不得什么难事。蒋愤然作色道:我看他的词有帝王思想,他想复古,想效法唐宗宋祖,称王称霸。陈:这个嘛,倒是有的。蒋:那好,你赶快组织一批人,写文章以评论毛泽东诗词的名义,批判他的“帝王思想”。要让全国人民知道,毛泽东来重庆不是来和谈的,而是为称帝而来的。

  在国民党当局策划,政论界对毛泽东词进行任意非难时,当年山城一幕更热闹的文艺景观是,以“和词”为借口,对毛泽东的词进行“带韵而行”的责难和毁谤。当时国民党中宣部曾暗中通知各地各级党组织,要求会咏诗作词的国民党党员,每人写一首或数首《沁园春》,中央将在写得好的词作中选择几首意境、气势和文笔超过毛泽东的,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名义发表,将毛泽东词比下去!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的词刊发后不长时间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和平日报》、《文化先锋》等报刊,刊出以唱为名,以相骂、歪曲为实的《沁园春》近30首。

  在国民党文人大肆诋毁毛泽东词时,中共和进步人士也发表和词,维护毛词声誉和中共尊严。第一个唱和的是郭沫若,他曾先后作词三首。

  教育家黄齐生和词揭露蒋的黑暗统治,“羊胃羊头,满坑满谷;密探密捕,横扰横骄。天道好还,物极必反,朽木凭他怎样雕。”即使在国民党政府内部,亦有不少“斥蒋”之作。如曾留学英国的著名财政专家、国民党财政部直接税署副署长崔敬伯先生11月29日刊于《新民报》词说:“一夕风横,八年血浴,万里萍飘。看红旗到处,惟余榛莽;衣冠重赌,仍是滔滔,米共珠珠,薪同桂贵,欲为蟾宫试比高。”

  郭沫若撰词曰:“说甚帝王,道甚英雄,皮相轻飘。看古今成败,片言狱折;恭宽信敏,无器民滔。岂等沛风,还殊易水,气度雍容格调高。开生面,是堂堂大雅,谢绝妖娆。  传声鹦鹉翻桥,又款摆扬州闲话腰。说红船满载,王师大捷;黄巾再起,蛾贼群骚。叹尔能言,不离飞鸟,朽木之材未可雕。何足道,纵漫天迷雾,无损晴朝。”

  很清楚,郭词开篇几句是针对所谓反复古、反帝王思想的文章的。末三句正面呵斥:你们再怎么饶舌,也“无损晴朝”,无损毛泽东词的光辉。
 
帖子附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534 个阅览者 关闭本窗口
第158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收藏
作者: 胡金海(2005-03-04 17:45:41.0) 赞成:0票, 反对:0票

  毛主席一首《沁园春》,引发了中国政坛、文坛一起唱和。对《沁园春 雪》唱和作品之多,情况之复杂,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下面,我把革命阵营两位大诗人唱和的沁园春,同毛泽东的沁园春比较一下。
 
帖子附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534 个阅览者 关闭本窗口
第159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收藏
作者: 胡金海(2005-03-04 17:48:08.0) 赞成:0票, 反对:0票

  在唱和《沁园春》过程中,当年重庆有个精明的商店老板,打出“沁园春”招牌,把收集到的数十首《沁园春》张挂在饭店里,以此招徕顾客,果然生意兴隆。
 
帖子附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534 个阅览者 关闭本窗口
第160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收藏
作者: 胡金海(2005-03-04 17:52:24.0) 赞成:0票, 反对:0票

  我要介绍的最后一种词谱是《贺新郎》,共116字。这也是毛主席写的长调词中,篇幅最长的一种。
 
帖子附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534 个阅览者 关闭本窗口
第161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收藏
作者: 胡金海(2005-03-04 17:58:28.0) 赞成:0票, 反对:0票

  这一首《贺新郎》,毛主席生前未发表,留下的是手稿。在手稿中,第七和第八行句子为“不过几千寒热”六字。赵朴初提出,照词律,这里是七字,当作“不过是几千寒热”,可能写漏一个字。
 
帖子附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534 个阅览者 关闭本窗口
第162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收藏
作者: 胡金海(2005-03-04 18:39:27.0) 赞成:0票, 反对:0票

  《原贴2003年1月13日的贴后语》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新华网,给了我发表《中国格律诗词行动》全部材料的机会。在这9天时间里,每当我发贴的时候,我的思想和感情仿佛都在燃烧!一个格律诗词帖子,有那么多人点击浏览,有那么多网友关注,有那么多热情鼓励。我真切地感到:网络真是伟大,我们不用再担心自己的劳动创造,会在默默无闻中消逝。通过网络,所有的有价值的劳动成果,都可以造福于很多的人。

  在帖子进行过程中,我已发现我开始的题目取得不太好。现在我把帖子题目减掉2个字,叫做《中国格律诗词行动》。使用“拯救”2个字,是受了某一部外国电影名字的影响。当今世界,各种文化就是这样互相激荡。我感到,这帖子不是在拯救什么,而是在贯彻“十六大”的“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过程中,是弘扬我们民族文化形式的一个具体行动。如果新华网要把我这帖子修改后再派点用场,请把标题改为《中国格律诗词行动》。


=====================================

  《现在的贴后语》

  根据傅老师等网友的提议,我把这2003年1月在新华网上贴出的这个有关格律诗词的老帖子,又重贴了一遍。当时是贴在“发展论坛”栏目,现在是贴在“舞文弄墨”栏目。这次上贴时,对一些内容作了删节。

  这次重贴,版主给予本贴置顶,还有那么多网友在支持和鼓励,又令我激动了一把。中国的格律诗词,看来还是很有生命力的,总是会吸引一些人去学习和运用它们。我还没吃晚饭,对很多网友的跟贴,不一一回复了,这里谨一并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最后,把毛主席《贺新郎 读史》手稿附在下面。毛主席写这份手稿确实很匆忙,如果他重抄一遍,很可能是会加上那个“是”或其它一个字的。
 
帖子附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534 个阅览者 关闭本窗口
此主题共分4页: 1 2 3 4

胡金海网络文集

破解“东京出兵”绝联…… 网络博文

杨树浦印象记………………… 回忆录

歌中有段向明情……………… 回忆录

在上外贤达学院………… 随感杂记

海上新唱歌唱新上海……… 除夕告白

军校讲台的最后一课……… 杂志约稿

五月上海…………………… 网络博文

解读中国奇迹……………… 网络博文

当代江苏人忠诚科学……… 网络博文

当代江苏人热爱劳动……… 网络博文

“专家名博”引发的遐想… 网络博文

快板-网民打虎………胡金海创作表演

快板-比李敖…………胡金海创作表演

不要逆潮流………………… 网络辩论

节假日神圣………………… 网络辩论

关于真名上网……………… 网络辩论

鲁迅精神在民间…………… 网络随感
什么是诗…………………… 网络随感
枪杆诗序言………………… 网络随感
奇文《“诗/人”说》………网络随感

新华诗刊第二期读后……… 网络随感

大家来学像素画…………… 网络随感

用网络加强党的建设……… 网络随感

军队文化工作网络化……… 网络随感

开展好棋牌活动…………… 案例介绍

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案例介绍

杨浦文化发展建议………… 案例介绍
互联网没有那么危险……… 网络案例

关于汉字的先进性………… 网络案例

理想照耀互联网…………… 网络案例

有了吴仪,定能无疫……… 网络案例

北京奥运会徽欣赏………… 网络案例

北外事件之我见…………… 网络案例关于羊倌识不识国旗……… 网络案例

关于炸掉长江大桥………… 网络案例

关于王治郅归来…………… 网络案例

关于跳舞的当将军………… 网络案例

文艺持证上岗应缓行……… 网络案例
节假日神圣………………… 网络案例

诗词格律…………………… 网络讲座

春天的声音………………… 网络征文

梦寄家庭电脑中…………… 网络征文

我家建起新舞台…………… 网络征文

新华网十年………………… 网络征文

中国一日…………………… 网络征文

克林顿和希拉里…………… 网络小说

我出差到了巴格达………… 网络小说

周化岭的教学…………… 学声乐手稿

我和中国军网的故事………… 回忆录

共和国不会忘记这些歌声…… 回忆录

《高考1977》观后……… 回忆录

南政在我心中………………… 回忆录

当年发表一首诗……………… 回忆录

记王毅捷(1)……………………回忆录

记王毅捷(2)……………………回忆录

记薛锡祥(1)……………………回忆录

记薛锡祥(2)……………………回忆录

记柳特(1)………………………回忆录

记柳特(2)………………………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