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鲁迅精神在民间
胡金海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纪念日。我怀着对鲁迅先生崇敬之意写了一首诗《七律·纪念鲁迅》:先生逝去七十年,地覆天翻上海滩。陵墓公园松更绿,故居文物景依然。忠魂孤胆迎刀剑,匹马单枪赋管弦。战斗檄文刊史册,精神光大在民间。
下面谈谈写这首诗的一些思维过程。
先生逝去七十年,地覆天翻上海滩:
我没和鲁迅在同一时间中生活,但我长期在鲁迅晚年生活过的空间——上海滩上生活。我总感觉,鲁迅离我很近。
我从小在上海卢湾区长大。小学语文课中就读过《少年润土》《从百草园到三闲书屋》《一件小事》等鲁迅的文章。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多次到上海虹口公园(现更名鲁迅公园)春游秋游和少先队活动,拜谒鲁迅陵墓和参观鲁迅纪念馆,从小学开始我就崇敬鲁迅。
我最早的政治意识形成和鲁迅联系在一起。1965年9月我考进上海市重点中学向明中学读初中。班级中共49人,在小学中担任少先队大队干部的超过40人。六十年代初中生政治上竞争意识很强。由于班中一大批人从少先队大队干部变成不担任队干部状态,所以形成一股对在位队干部不服的暗流。1966年春,“文化大革命”气氛已很浓。当时以女同学为主的班干部们提出:破旧立新,不搞游山玩水,决定革春游的命。我和几个男同学向班干部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春游也可搞革命教育,不需要革春游的命。结果我们意见被否决。我们一些男同学决定利用星期天自己悄悄组织去春游。经暗中商定,我们9个男同学在1966年4月一个星期天,一起从光明中学门口18路车站集合上车,到虹口公园去瞻仰鲁迅纪念馆。我们在纪念馆留言簿上写诗留言,还在鲁迅墓前合影。不久学校开始批判“三家村”,我们在鲁迅墓前合影被人发现,加上我们都较喜欢写诗,有人写了一些有人情味的小诗,我们合影被告到班主任那里,被当作小团体活动倾向和“小三家村”动向,在班级中受批评和批判。后来运动发展成给老师贴大字报,我们开始反击,我们大量例举毛泽东对鲁迅的崇高评价,强调纪念和学习鲁迅是无罪的,反批老师对我们迫害……我最早的政治意识就这样形成了。我的人生没经历太多波折。但从1966年开始,鲁迅在我心灵中就形成了一个最重要的情结。
陵墓公园松更绿,故居文物景依然:
我对虹口公园、鲁迅陵墓、鲁迅纪念馆、鲁迅故居等很熟悉。鲁迅陵墓前的一草一木我可以如数家珍。不仅因为小学和中学时代的多次游览和参观,还因为我曾经在这一带生活。
我1970年参军到南京,1983年3月调上海雷达兵某团任宣传干事。当时雷达兵某团的团部就在虹口公园对门的黄度路87号(现建了天鹅信谊宾馆),我和我爱人孩子住黄度路84号。五角钱公园月票能让虹口公园变成家庭花园,我和我爱人都买了公园月票,每天要去虹口公园两三次。
当时我正参加刚开始的复旦大学马列专修科自学考,一有空我就到鲁迅陵墓前背诵自学考卡片,要背完三十张以上卡片才回家,一般都背诵到天黑到看不清卡片上的字才离开公园。鲁迅墓前常常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四周没人时,为增强记忆,我就大声背诵。我有种幻觉,仿佛鲁迅也在听着。
1984年至今,我调在五角场的政治学院工作,我家住的地方离虹口公园只有10多分钟的自行车行程。虹口公园是我经常要去的一个休闲场所。今天,鲁迅当年生活的地区已成高楼林立、立交车道纵横发达的繁华地段。但鲁迅陵墓、鲁迅纪念馆、鲁迅故居等还保持着当年面貌,这是值得欣慰的。
忠魂孤胆迎刀剑,匹马单枪赋管弦:
在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时,对什么是鲁迅精神,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说法。我用“忠魂孤胆迎刀剑,匹马单枪赋管弦”这样两个诗句,来刻画我今天对鲁迅精神的理解。
忠魂:指鲁迅热爱中国劳动人民的民族之魂。鲁迅敢于横眉冷对当时各种权贵和精英,但对底层的中国劳动人民,他却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态度,这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的忠魂!
孤胆:鲁迅论战常常很孤立。不要说资产阶级御用文人用谣言等恶意中伤他、诬蔑他、打击他,就是当时上海我党地下党中一些作家也不能理解他,不少人曾对他有种种误会而批判他。但鲁迅真正做到了为了真理不怕孤立。
迎刀剑:指鲁迅不怕敌对方死亡威胁。在杨杏佛被特务枪杀后,传言特务要在追悼会上继续大开杀戒,鲁迅也上了黑名单。鲁迅迎着死亡而去出席杨杏佛的追悼会,出家门时连家门的钥匙也不带。面对刀剑死亡的威胁,鲁迅表现是多么从容啊,从容得可以用生命来和刽子手玩一次小幽默!
匹马单枪:鲁迅当时用他的一支毛笔,同各种敌对势力和错误倾向进行论战,没有什么政治势力在背后给他提供经济上、组织上等各种具体的援助,但他硬是靠自己一个人的努力,坚韧不拔地展开了英勇的持久战。
赋管弦,鲁迅的战斗,始终是文斗,最文明的斗争!他一生只用“金不换”毛笔作战,从不使用刀枪等械斗工具,也不用金钱收买、制造谣言等卑劣手段来对付论敌。攻击鲁迅的人,都爱说鲁迅好斗。其实,鲁迅是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从来也没有压迫、剥削、残害别人的用心。鲁迅所有批判,都是在用解剖自己、从自己身上获得的痛苦经验,来开导、唤醒别人的灵魂。
我现正用自己业余时间和真实姓名上网发表一些文字。网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我决心,不管遇到什么威胁和困难,都要学习鲁迅“忠魂孤胆迎刀剑,匹马单枪赋管弦”的精神,从容面对,为坚持真理发挥手中战笔的作用,向着光明前进!
战斗檄文刊史册,精神光大在民间:
鲁迅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旗手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毛泽东对鲁迅评价很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毛泽东对鲁迅崇高的评价是由衷的、真诚的、深刻的,这个评价是经过深思熟虑、并通过正式文件进行正规表述。近年有人在所谓回忆录中说:在1957年7月7日一个座谈会上,一个叫罗稷南的人问毛泽东:“要是鲁迅今天还活着,他会怎么样?”毛主席回答道:“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继续写他的,要么他识大体一句话也不说。”这个写回忆录的人说:当时吓得手心冒汗。在心里整整记了几十年,没跟人谈起1957年之夏震撼心灵的一瞬间——发生于短短一分钟内的毛罗对话,直到前几年才说出这样一件事情。
我认为,这是个别人回忆录写的一面之词。且不说毛泽东当时是不是像上面文章中这样说过。至少来说,这不是正式场合对鲁迅的评价。如毛泽东真这样说,也有可能毛泽东是为了表达对那些动不动以鲁迅自居的知识精英的反感,这也不能代表毛泽东对鲁迅评价有什么变化。
那些动不动拿出鲁迅来自比的知识精英,哪有鲁迅的胆量?如真是鲁迅绝不会向毛主席提这样的问题,真有鲁迅的胆量,也不会吓得“手心冒汗”。鲁迅为坚持真理,死都不怕。这些人听毛泽东说一句话,过了几十年才支支吾吾说出来。还要动不动以鲁迅来自比,殊不知他们离鲁迅差十万八千里呢。
鲁迅离开我们七十年了。今天鲁迅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理解、热爱和欣赏。尽管今天还有所谓的知识精英像苍蝇一样对鲁迅进行各种阴险的、喋喋不休的攻击,但在中国民间正有越来越多的人正接过鲁迅战笔,像鲁迅一样进行坚韧不拔的思想批判。在互联网上,我们每天都可读到犹如鲁迅杂文一样一针见血对黑暗势力展开思想批判的好文章。我乐观地坚信:在今天中国的互联网上,鲁迅的战斗精神正被空前广泛地发扬光大起来!
(2006年10月24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