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中国军网的故事
——中国军网诞生10周年有感
胡金海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生日,我在电视中看国庆阅兵时想到,今天也是中国军网10周年生日。1999年是我军网络文化建设起步的重要年份。那年我被借调在总政宣传部文体局,参加了“全军宣传文化网”(现全军政工网的前身)基层文化工作栏目的设计制作。当时阅兵村在进行阅兵训练,机关不少同志都在议论阅兵训练情况,我也受阅兵训练熏陶,决心用受阅部队的严格精神来做好网页和栏目,以接受党和祖国检阅。9月下旬完成任务返沪,我在电视中看国庆50周年大阅兵时心中忽然产生这样一段搞笑解说:“下面走来的是我军网络制作方队,他们手里拿着鼠标、腰里插着键盘、背上背着主机,头上顶着闪闪发亮的显示器,他们用精彩的网页向党和祖国报告,我军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本是脑中一个幻觉,但当晚我惊喜地发现,《解放军报》真上了互联网。10年前的10月1日《解放军报》网络版的诞生,标志我军正式开始在互联网上接受党和人民检阅。10年后的今晚,我看完天安门广场国庆联欢晚会电视直播后,激情难抑又来到电脑前,此刻我想说出我对互联网的一些感受,记下我和中国军网的一些小故事。
首先,我要说一声感谢。我要感谢军网的编辑朋友们为我付出的辛劳。2003年某天我接到中国军网一个电话,要我把我所著《电脑自学图解丛书》相关内容迅速传到中国军网一个邮箱。令我没想到的是,不久中国军网主页增加了一个《图解计算机知识》图标,我打开一看,竟是只署了我一个人名字的个人专栏。说是我的个人专栏,其实这当中军网编辑们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对我的书稿进行了网页二度创作。和当时一般网页制作水平相比,那专栏网页制作达到了较精致程度。我一直在做网页,当然知道这要付出多少工作量。不久后军网还给我寄来多批稿费,军网编辑们付出了巨大的再次创作劳动,但却把稿费寄给我。我至今也不知究竟是谁在具体制作这专栏。这里,我只能向整个军网的领导和编辑朋友说一声:谢谢你们!
其次,我要说一个感动。我感动的是,我并不认识中国军网任何一位领导,但我却在中国军网多次被宣传。在2003年总政组织部和解放军报联合举办的第一届“我的成才之路”网络征文活动中,我写的《为了每一位将军都用电脑》文章被军网刊登并获了奖,我创造的“电脑速成教学法”也几次在中国军网被报道。2006年中国军网又推出我第二个专题《胡金海网络教歌》。我单位有同事问我:“胡金海,你在中国军网究竟认识哪个领导?”我说:“谁也不认识啊。”有人还带着“神秘的微笑”说:“这问题太敏感,不好回答。”生活中某些地方是存在“潜规则”,但并不等于所有地方都有潜规则。我的网络教歌专题编辑名单在网页上刊登着:总策划赵险峰,编审季桂林、张锋、吕国英,编辑李国华、宣琦,设计制作刘春敏,还有多次报道过我的陈大鹏等记者和编辑。我在这里公开声明,以上所有这些同志和朋友,至今在现实生活中我一个也没见过面,只是从网络上得知他们名字,这叫君子之交淡如水!当然我也期待将来会有一天,能在网外现实生活中和他们邂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我希望有一天能和他们相逢在胜利的欢庆时刻,来共话网络上结下的深情厚谊!
再次,我要说一些感言。我要说说上网发作品的感言。这些年来,我常用休息时间在互联网发些作品,在军网上推出各种形式的博客作品,是出于自觉自愿。敌对势力喜欢用金钱收买一些“写手”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或挑拨离间,他们反诬我们是什么“五毛党”。他们把我们网络上具有爱党和爱国思想的作品,都说成是宣传部门用“五毛钱一件”收买写出来的。这样说的人,除暴露他们唯利是图的上网观和写作观,更暴露他们生活没保障、靠上网当写手谋生的可怜。他们不仅显示出上网的情商之低,也显示出创作的智商之低。他们根本不知制作一个电子教歌员或制作一个网络视频要花多少时间,也不懂得写好一篇文字作品要耗费多少脑力劳动。当然他们更无法理解社会主义条件下,一个中国共产党员、一个革命军人将继续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利益奋斗的胸怀。2007年1月我曾制作了一首《相聚军网》歌曲视频,我写的歌词是这样的:“我们相聚在军网,为了共同理想。我门相聚在军网,来到梦中故乡。有多少个日夜在向往,我心儿在轻声唱。有多少的话语对你讲。我热泪盈眶。我们相聚在军网,凝聚我们的力量。奉献我们的青春,祖国我的信仰!”这首歌表达了我上网写作的心情。在写歌收集资料过程中,从2006年1月3日胡锦涛主席视察中国军网照片和纵观2007年中国军网嘉宾访谈节目内容,我受到巨大鼓舞。那样多有共同理想的英雄模范人物在军网相聚,我感到一种炽热的暖流涌上心头。《相聚军网》歌曲说出的感言是:我们相聚在军网,是我们青春的一种奉献,是我们报效祖国的一种信仰!
最后,我还要说一点感触。作为一个参军40年老兵,明年年初我将因超龄而退出现役军官队伍。今年9月上旬,我突然接到中国军网郑编辑电话,说要我作为中国军网专家代表,出席迎接国庆60周年的一个全国专家博客笔会。我对此事一无所知,我的军网博客,从今年4月下旬就已停写。作为一个即将退役的人,我还能代表中国军网去参加全国专家博客笔会,这通知是否搞错了?很快,单位领导也正式通知我出席这笔会,并要求我要好好写,要为军队争光。9月13日,我在上海虹桥机场第一次见到中国军网杨立明副总编,我直率地问他:军网怎么会选我作为专家代表,全军写作水平高的人太多了,而我和中国军网的领导一点也不认识啊?杨立明同志告诉我:中国军网大家对你很熟悉,这是集体决定的。他还说:要努力推你上去,第一届笔会我们军队拿了银奖,这第二届笔会,我们要争取拿金奖。这是我第一次和中国军网的领导同志一起工作,军网的同志对我这样信任,我内心也有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此次笔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网上营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良好氛围的一项重要活动。笔会从9月13日到9月18日一共五天,在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指导下,在江苏省委宣传部精心安排下,来自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主要商业网站的近80名知名专家博客作者和博客频道负责人先后参观了江苏的昆山、苏州、张家港、南京等地,大家深入城市乡村和企业园区的28个点上考察,与干部群众座谈交流。以博客文章等手段,生动真实地反映了江苏各地落实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家园的生动实践,解读江苏60年来的巨大变迁和辉煌成就。笔会撰写出文章近200篇。在杨立明副主编鼓励下,这五天对我来说,也让我达到了我人生中一个创作高峰。笔会期间,我白天参观访问,每晚写作到深夜。由于会议参观安排很紧,为写出新意、写出深度,我有几次放弃吃饭而争取了多一点写作时间。我站在我军开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果基础上,以分析当代江苏人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结合自己所见所闻,解读江苏60年发展奇迹,写了《讴歌当代江苏人核心价值观》等文章和歌唱当代江苏人核心价值观的《忠诚科学歌》等五首歌曲,并在笔会期间制出这五首歌曲的教唱程序推上了军网博客。在笔会上我还遇到一些在新华网人民网等交流过而从未见过面的网友,在现实生活中相识了原来只知道网名的知名网友,心情无比欢畅。我用我军刚创作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歌曲的曲调来表现当代江苏人的核心价值观,一路笔会一路歌。每当我开始写作或录音,杨立明同志就鼓励我,并用照相机拍下我写作和录音情况。他还掌握着国防部网站英文版编辑工作,不管每天工作多忙,他都要上网审看国防部网站英文版的版面,对每个版面细节处理都会十分仔细把握。一路上他给我拍了几十张照片。他牺牲自己写作时间,在军网专题中用照片报道我的工作情况。军网领导同志这种高风亮节,令我感动不已。我很担心最后拿不到金奖,杨立明同志一路既给我打气,也给我减压。一面对我写作给予高度肯定,一面鼓励我放下“争金奖”包袱。正是在军网领导同志这样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会议结束时我撰写的《当代江苏人忠诚科学》一文真的获得了笔会金奖,而杨立明同志摄影报道《参观活动中的红》也获铜奖。这次笔会,我不仅看到了当代江苏人忠诚科学的精神,也看到了中国军网同志忠诚科学的工作精神。中国军网诞生十周年了,军网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是因为有一大批扎扎实实工作的网络编辑同志每天每夜在紧张工作着!我军有这样一支忠诚科学的网络大军,我军未来在互联网上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中国军网给我心灵带来的一个怦然触动是:网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退出现役后,我依然可通过互联网来当一名保卫祖国的战士,在互联网这个阵地上,我将依然可和千千万万战友一起为保卫祖国而共同战斗!
胡金海(2009年10月1日-2日)
相聚军网-原唱版:
相聚军网-伴奏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