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第一空间:www.hujh.net

本站第二空间:www.hujh.cn

 本空间浏览页次统计: 11970014

   首页   普及六艺   诗以言志   歌以抒情   论以道义   文以记趣   书以表意   画以展美  

《六艺庆世博》系列讲座

  网络诗集   网络歌集   网络文集   网络讲座   网络教歌   网络视频   向明老三届全名录

中国骏转论坛

      电脑速成教学法   电脑概述   视窗操作   中文输入   文档制作   网络应用   网站制作   数据处理   演示制作

中国军网胡教员博客

    基层文化工作教学  概述  歌咏的组织  假日活动的组织  晚会的组织  竞赛的组织  网络活动的组织

学术研究:互联网共产主义宣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华网 社区首页 帮助 论坛列表 管理规定 网友文集 精华区

  开坛时间: 8:00-22:00

·本帖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新华网观点。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新华网共同拥有,转贴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标题:论汉字先进性及对全球化新文字的导向(原创)

作者: 胡金海(2003-02-01 14:08:37.0)

论汉字先进性及对全球化新文字的导向(原创)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础。
汉字同英语等拼音文字相比,是代表先进文化,还是代表落后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各种文化互相激荡,21世纪人类必然要创建一种全球化新文字。
那么,什么是21世纪全球化新文字发展的方向?
想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人们,往往会认真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最近“发展论坛”的网友,在汉字评价问题上,正在进行一些很有思想深度的争论;
对中国人学英语问题,论坛中也有些网友提出了新的思考。
如何正确评价不同形态文字的作用,正成为“发展论坛”的一个热点或一个专题。
我认为:汉字不仅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起到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而且在本世纪全球化新文字创建过程中,还将发挥出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这个观点可能太“超前”,我这方面稿件几次投稿都未能发表。
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

选择在羊年大年初一的好日子里,
我上《新华网<发展论坛>》,
用真名公布我这个经多年思考的观点。
作为我羊年学术探讨一个有意义的开端。

真心实意的科学研究,不是为稿费,也不会计较“论坛帖子能不能算科研成果”。
我希望我这个帖子,对中国汉字的研究、
对如何认识英语等拼音文字的作用、
对21世纪全球化新文字的创建,
能有一点新的激发和推动作用。

谨希望有志于世界文化大交流的网友们,
能一起来把这个重大课题的研究,
搞得更大一些,
搞得更透彻一些,
最好把这个原创于我们“发展论坛”的提案,
能真正提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议事日程上去。

我认为,我们今天再来研讨汉字问题,
已不是要为汉字生存的命运呐喊,
而是考虑中华文明应该对人类21世纪文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由于本文较长,为了适合论坛阅读的视觉习惯,
我把这篇论文分成若干个跟贴。
 

 
帖子附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1 14:32:20.0)

一、象形性是汉字先进性的主要表现
(一)人类文字的两大体系
到目前为止人类使用的文字,可分为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两大体系。
拼音文字体系,从人的认识过程分析,优先表现人听到的声音的直接感觉。
拼音文字所记录的,是人们语言交流中的单元:语音。
看到拼音文字,语音大体可读出来,这是拼音文字最大的优点。
最有影响的拼音文字体系,是拉丁字母组成的文字体系。
象形文字体系,从人的认识过程分析,优先表现人的知觉概念。
象形文字所概括的,是人们逻辑思维中的单元:概念。
象形文字,首先作用于视觉。
视觉接触文字,形成概念,即可进入认识的知觉层次,成为思维的材料。
音的感觉,在象形文字中比较次要;形的知觉,在象形文字中比较重要。
象形文字能直接进入人的知觉,这是象形文字主要优点。
最有影响的象形文字体系,是汉字组成的文字体系。
而世界上影响面最广的象形符号,则是“1234567890”、“+-×÷=,.!?……”等数学运算符号和标点符号。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2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1 14:35:23.0)

(二)拼音文字体系和象形文字体系的碰撞
文字是社会历史各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是在西方和东方不同地域中发展起来的。
不同民族从各自所处的历史文化条件出发,形成了拼音文字体系和象形文字体系,
两种文字体系都是人们社会实践的合理成果。
从文化形成过程来说,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如同吉它和琵琶两种乐器一样,
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正误之别。
由于东西方地理的隔阂,在历史上较早的时期,东西方发生的文化交流,
双方对两种文字体系的巨大差异,彼此都能理解,并没有发生太大的碰撞。
大约十六世纪开始,随着世界各地经济、政治交流越来越频繁,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变得密切。
这时,双方产生了创造一种能让双方共用的语言文字的要求,双方开始互相研究对方的语言文字。
于是,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开始碰撞。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3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1 14:40:23.0)

(三)拼音文字体系受到推崇

在东西方语言交流初期,双方都用自己的文字当作是记录对方语音的工具。
汉字虽然也有表音功能,但表音规律较差。
用汉字来记录西方语言,显得有一定缺陷。
而西方学者,在用拼音文字记载中国汉字的时候,
显得比原先中国人使用的直音、反切等方法给汉字注音更加方便。
随着交流增多,语言文字学者们都感到,在世界语言没有统一之前,
应该先推广一种东西方共用的语音记录符号,
使用这种共同的符号来记录世界各种语言,
加强不同语言人们之间的交流,
为各种不同文字逐渐消亡做准备,
以利于将来逐渐创造出统一的世界语言。
拉丁字母,作为一种记录语音的先进工具,受到了推崇。

第一个创制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读音方案的西洋人,
是意大利人利玛窦,他1583年来到中国,
1605年(明朝万历三十三年)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一书。
他书中有一个包括26个声母和44个韵母的汉语拼音方案。
1626年法国人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
这是一部最早用音素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
他的拼音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成的,人称“利、金方案”。

“利、金方案”出现,使当时中国的音韵学者受到很大影响。
从明末学者方以智,前清学者杨选杞等开始,就推崇拼音文字体系。
这个推崇过程,从明末开始,一直持续了300多年。
一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中国人继续在推崇拼音文字。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4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1 14:56:27.0)

(四)推崇拼音文字体系的社会实践

“利、金方案”产生后的二百多年间,
由于清朝政府奉行闭关自守政策,
推崇拼音文字体系的活动,一直被限制在少数学者中间,
并没有得到在社会上进行教育实践的机会。
清朝各时期,都有过一些主张革新的知识分子,推崇拼音文字。
在清朝时,是不是推崇拼音文字,几乎成了政治上革新和保守的一个标志。

1911年清朝政府被推翻后,
特别是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后,
推崇拼音文字体系的行动,在中国得到了一些社会教育实践的机会。
但由于当时政治腐败、国力衰弱、民族战乱等原因,
旧中国知识分子推崇拼音文字的教育实践,规模始终十分有限。
不少知识分子(包括鲁迅),曾对中国文字改革,进行了愤世嫉俗的呐喊。

新中国成立以后,从五十年代开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教育界开始进行了“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的大规模的认真探索。

推崇拼音文字体系的工作,在新中国得到了全面的社会教育实践的机会。
实践,只有千千万万人的社会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经过几年的推崇拼音文字体系的大规模的、负责任的社会教育实践,
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后认识到:
以拉丁字母为代表的拼音文字,
虽然在表音方面有不少优势,
能提高中国人对文字读音的水平,
但并不能取代汉字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
汉字的改革,不能完全改成拉丁字母。
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实践,对此也做了有关指示。

1958年1月10日,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报告会,
周恩来总理在会上作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重要报告,
他在报告中概括了文字改革三大任务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周总理的报告,积极吸取了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语言文字改革社会实践的成果,
把汉字改革从推崇拼音文字做法,
引导上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正确方向。

新中国建立后,曾多次发起过空前规模的推广普通话群众运动,
这些运动对中国人语音的统一,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
这一决议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拼音文字对汉字的积极补充作用。
1964年2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推出了《简化字总表》。
汉字简化,对汉字本身进行了更新,让汉字获得了更强生命力。
但这同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具有质的区别。

以后,中国汉字改革还走了很长的路程,
也经历了一些风波,
但始终是沿着“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方向前进。
尽管每次都有人在局部范围内进行“用拼音文字代替汉字”的教育实验,
但每次实验结果都宣告:把中国汉字改成拼音文字,此路不通。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5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1 15:04:27.0)

(五)推崇拼音文字运动失败的原因
我们无须忌讳,应该承认汉字改革多年的一个历史事实:
汉字改成拼音文字的运动,是以失败告终的。

但由于“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是一位伟人曾经所作的指示。
至今我没看到有一篇文章,
对推崇拼音文字运动为什么失败,做出具体的分析。
反而至今还有人出来指桑骂槐,批评周总理当年正确的汉字改革方针,
认为周总理概括的“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
是丧失了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的历史机遇;
至今还有人在给汉字列上若干条“罪状”,
以泄对汉字不能改成拼音文字的愤怒。
我估计,今天和以后
一定还会有人“上万言书”给新的领导同志,
建议中国再来一次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的运动。

不总结历史的具体教训,中国文字改革将来还会有可能再走弯路。
这里,我想具体分析一下,推崇拼音文字运动失败的四个原因。
只要我们心平气和地认清这些具体原因,
就会感到:无论是谁,
如果决定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我认为:推崇拼音文字的人们,
在文字改革研究中,犯了“四个轻视”的错误。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6条回复:

作者: 超级大懒鬼(2003-02-01 15:10:02.0)

颂扬祖国文化是好事情,我也来顶一下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7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1 15:09:06.0)

1.推崇拼音文字,轻视了文字的视觉功能

有的书上或文件上,把文字定义成为记录语音的工具。
这是一种片面的定义。这种定义轻视了文字的视觉作用,因而是片面的。

从人的心理认识过程分析,文字的作用,不仅诉诸于听觉,而且诉诸于视觉。
人用视觉接受文字符号,是一种高级的认识过程。
动物只能用听觉识别人的不同语音,动物无法用知觉接受人的不同文字。
当文字符号诉诸于视觉时,不仅作用于感觉,
而且直接进入了人的知觉、人的思维等更高级的心理领域。
因为动物没有这样高级的心理过程,所以动物就不能用视觉来“识字”。

认识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规律,要靠我们对自己的心理体验,
进行细心的分析,才能获得具体的心理经验。
世界各国的人,都有这样的心理经验:
看到“1+1=2”这样的符号,头脑中立即就可以展开思维,对题目的读音可以忽略。

对一道复杂的数学符号运算题,
是用眼睛看题目,还是用耳朵听题目,
产生的心理思维的效率,要相差很多。

就是习惯于用拼音文字思维的英国人和美国人,
也不愿意把“1+1=2”这样由视觉符号组成的题目,
改成“One plus one equals two”这样的听觉符号。

中国人历来就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说法。
汉字,在中国人生活中,经常是作为一种供人“意会”的认识工具。
在千千万万已经习惯于用视觉接受汉字概念的中国人中,
推广一种仅仅表达听觉的拼音符号,
这是要让千千万万人的心理认识能力,从高级向低级倒退。

历史是不会真正倒退的。
用拼音文字取代汉字的做法,
受到了千千万万有文化的中国人的本能的抵制。

拼音文字取代汉字的失败,
不是教育人员主观努力不够、学习人员太笨之类人为原因造成的,
而是人心理活动内在的认识规律所决定的。

以后如果还有人要进行这样的试验,可以继续做;
但最好用自己做试验,不要去坑害别人的孩子。
(插一句:本人曾用汉语拼音很认真地记过2年日记。
这几本日记本给我的具体教训是:
用拼音写日记,词汇单调,思路板结,篇幅虚肿,苦不堪言,惨不忍睹。)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8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1 15:21:17.0)

2.推崇拼音文字,轻视了人类语音差别的长期性

人类语音差别,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不同的人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用来表示原始人的各种信息。

由于人类发声器官的差别、发声方法的差别
(插一句,本人曾经当过几年声乐教员,
深知人在发声时气息运用、声带状态、共鸣位置等多种多样的差别),
种族、气候、生活条件的差别,
特别是文化环境的差别,造成了全人类语言发音方面的千差万别。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人,在语音上都有差别。
甚至生活环境相隔几十公里,
人的语音就会有很大差别。

世界上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朝代,
只要建立了统一的政权,都想到要统一民众的语言。
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朝代,能彻底解决人们语音差别的问题。

树欲静而风不止,
人类语音差别的问题,还将长期存在下去。
这是不以任何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意志为转移的。

哪怕原先是同一种语言,
只要换了地方,语音也会变。
英语在英国、在美国、在澳大利亚、在新西兰、在香港……,
语音上都有差别。
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层层选拔,天天训练,
搞不好还会漏出一两个习惯性的乡音。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中华民族的祖先,很早就懂得语音差别存在的长期性。

面对语音差别存在的长期性,
中国古代对语言文字统一问题,
采取了“求同存异,先易后难”的解决方式。

求同,就是要求全国文字相同;
存异,就是允许各地对相同的文字使用不同的读音。
先易,就是先解决比较容易的文字统一问题;
后难,就是以后慢慢解决比较难易解决的语音统一问题。

“求同存异,先易后难”的正确道路,
有效地巩固了中国文字统一的成果和语音统一的基础。

文字统一,在中国已经有2千多年历史,
这对中华民族语言统一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但是,至今中国各地方言依然存在。
中国语言文字改革的历史经验证明:
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统一读音需要的时间,比统一文字需要的时间,
至少要多几千年。

如果谁认为解决十多亿人口语音统一问题,
只要有领导人作个批示,
搞几年或几十年“普通话运动”就能解决。
这种想法,注定是要失败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9条回复:

作者: 小东方(2003-02-01 15:27:22.0)

好,感谢楼主,感谢论坛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0条回复:

作者: fat100(2003-02-01 15:29:25.0)

几天没来,又有实名上网的了!

--
风声、雨声、读书声,笑对人生;
国事、家事、天下事,不看电视。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1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1 15:28:56.0)

3.推崇拼音文字,轻视了人类语音差别的作用力

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人们的语音差别将长期存在。
由于人的语音差别长期存在,仅仅有统一的表音方式,
而所表示的读音本身是有差别的,
那么,所写出来的文字,也非常容易造成差别。

由语音差别带来的拼音文字书写过程中的差别,
在实践中一定会表现出一种十分巨大的作用力。
而拼音文字推崇者,正是轻视了这种作用力。

举例说:假设某个中国政府部门批准了全国统一的拼音文字书写规则,
但这个部门没有可能把全国人的语音在短期内统一起来;
那么。仅仅“吃饭”两个字用拼音来书写,
全国人不会都写成“chi fan”;
不少上海人会写成“qie fai”,
不少广东人会写成“jia beng”……
人们读音之间的千差万别,很容易就表现为文字上的千差万别。

拼音文字,表音优先,
它把语音记录成文字,
分裂了人们用不同语音表达同一概念的一致性。

使用拼音文字,会把方言不同,变成字母记录不同;
随着时间推移,又把字母记录不同,逐渐演变成一种新的文字。

拼音文字,把人的语音差异形式化、固定化、法律化,
从而会逐渐影响到社会文化各方面。

推崇拼音文字,本来是为了人类语言文字的统一。
由于低估了人类语音差别作用的严重性;
推广拼音文字的人,
根本没有能力去迅速改变亿万人的方言,
无法在短期内克服人类语音方面的差别。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2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1 15:36:01.0)

4.推崇拼音文字,轻视了汉字同音字的复杂性

影响中国使用拼音文字,还有一个十分具体的原因,
就是中国语言中,同音字特别多,
使用拼音文字,就会出现无法控制的混乱。

中国语言同音字特别多,为什么中国人不怕?
因为中国有汉字。
中国人认识同音不同义的概念,不仅要听这个字读音,更要看这个字的写法。

中国人精确地认识某一个音的概念,必须依靠汉字。
如果取消了汉字,必然会造成人们认识上的逻辑概念混乱。

我在“发展论坛”《中国格律诗词行动》讲座中,
举过一个shi的例子。同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就说这个shi,任何一个中文老师,
都没有能力把shi这个拼音文字包含的意思,精确地解释出来。
因为仅仅从电脑GBK字库中,就可以找到240个读shi音的字。
我随便抓一把:
“尸失师虱诗施狮湿十石时识实拾炻蚀食史矢豕使
始驶屎莳士氏世仕市示式事侍势视试饰室恃拭是柿
贳舐轼逝铈弑谥释嗜筮誓噬螫……”
以上是50多个shi字,还不到全部shi字的四分之一。

网友们大家可以试验一下,
如果没有汉字帮忙,你能把这50多个shi字的意思,
给自己的孩子解释清楚吗?
这样做,大概要用多少时间完成?

再设想一下,你解释完了,
没有汉字帮忙,你的孩子能弄明白这么多shi字的全部含义吗?

240个shi字,还没有包括各地方言shi和si不分的情况,
还没有包括《辞海》中还有更多的shi音字。

如果没有汉字的帮忙,全国找不出一个中文老师,
能完整地解释清楚一个shi的拼音文字;
那么试想一下,如果全部汉字都变成了拼音文字,
中国文化还能继续存在下去吗?

 
帖子附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3条回复:

作者: 逐浪放歌(2003-02-01 15:42:33.0)

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大校教研室主任致敬!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4条回复:

作者: 闫彬(2003-02-01 15:42:03.0)

xie'de hao!xinku le!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5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1 15:47:06.0)

(六)“汉字象形性”的结语

汉字的象形性,
较好地发挥了文字的视觉功能、
较好地适应了语音差别的长期性、
较好地化解了语音差别的作用力、
较好地解决了汉字多音字的复杂性。

汉字的象形性,
从多方面体现了它的科学性、合理性、
文化上的先进性,
以及继续存在下去的必然性。

正是由于多方面的综合原因,
决定了拼音文字取代不了汉字在中国的地位。
任何人要人为地在中国要推崇拼音文字,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20世纪,是象形文化和拼音文化发生剧烈碰撞的世纪。
汉字在象形文化和拼音文化碰撞中没有被淘汰,
并且通过简化、规范读音、规范注音,获得了新的活力。

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
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发生了一个原先人们没有意料到的变化:
即一个原来以拼音文化为主流的世界文化潮流,
正在向象形文化方向转化;
象形文化正成为全球文化的新潮流。
 

 
帖子附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6条回复:

作者: 禅宁(2003-02-01 15:51:34.0)

既然汉字有这么好那为什么教育部门还那么重视英语,连中医专业的学生都一定要过英语关!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7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1 15:59:20.0)

二、展析全球化的象形文化潮流

当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
一个全球化的象形文化潮流,浩浩荡荡,汹涌而来。

全球化的象形文化潮流,
并不是使用象形文字的民族,人为策划出来的,
而是由社会文化发展内在的规律性所决定的。

全球化的象形文化潮流,
是在世界各国电脑文化发展的实践中,自然形成的。

电脑来到人类世界,
成为人脑功能的重要延伸工具,
对人类信息交流方式,
产生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变革作用。

让我们一起来简略地回顾一下,
这段近在我们眼前的、短暂的、电脑文化的发展过程:
当“二进制”的电脑文化诞生之初,
有一些敏感的西方人,曾朦胧感觉电脑“二进制”计算的内核,
是受到东方文化内核影响的。
但当时并没有人认为,
这能给东方象形文化带来什么起死回生的机会。
人们只是把“二进制”同东方的“阴阳之说”,
简单地进行了一些类比,很大程度带有给东方人以心理安慰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出现,
英文打字键盘成为人类文化创造新的最重要工具。
这时,几乎所有西方人和很多东方人都认为:
东方象形文字将在电脑键盘上结束历史使命;
今后人类新的文化,
将完全建立在用英文打字键盘敲击出来的拉丁字母文化的基础上。

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美国微软公司发明的磁盘操作系统(简称DOS)风靡世界,
英文电脑操作命令,敲开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大门。
中国想要掌握电脑操作技术的人,
流行起“DOS命令随身带,有空就要学起来”的时尚。
英语,在新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中间,受到了空前的青睐。
学现代技术,就要学电脑;
学电脑,就要学英语。
英语,几乎成了中国人跨入现代化大门的一张通行证。

就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在以拉丁字母为代表的电脑键盘文化,不断吞噬世界各种文化阵地的时候,
人类语音差别的存在,
阻挡了英语拼音文化进一步扩展的去路。

用英语表达的编程语言、电脑操作系统语言、以及网络交流语言,
遇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还不会英语这个巨大的障碍。

英语是拼音文字,
拼音文字不能发挥出人对图形统一理解能力的特点,
拼音文字不能很好地适应人类语音差别的长期性,
拼音文字无法很好地化解语音差别的作用力,
拼音文字无法解决如多音字这样的各民族语言中的特殊问题……
拼音文字进一步扩展,
遇到了当时用拼音文字代替汉字时一样的困难。

或许有人会说,学英语有困难,可以慢慢学,
文化不都是一点一点学会的吗?
我们今天不少中国人,英语不是已经学得很好了吗?

是的,一个人学什么样的文化,
可以通过改变他的文化环境来选择。
但是,一个民族学什么样的文化,
和一个人学什么样的文化,是大不相同的。

英语国家,没有能力、也不可能
把世界上不会英语的民族,都迁移到他们国家,去重新开始生活。

民族生存的社会环境,
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地理、气候等诸多因素,
这些不像一个人的文化环境那样容易改变。

况且,历史发展的车轮不是汽车轮子,
历史车轮不会停下来等待谓“慢慢克服困难学英语”。

电脑生产能力的快速发展,
推动着人类信息化大步前进,
英语的普及速度,
远远地落在了电脑生产能力的后面。

换一句话来说:
英语在世界上的普及速度,
远远跟不上电脑和网络在世界上的普及速度。

这里要用上一句老话: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历史发展规律,就这样默默无声地起作用了。

没有人提出要推广象形文化,事情就这样偶然又必然地发生了……
没有人提出要抛弃拼音文化,事件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历史事实:
就是一些历史小人物──“普通的网虫”,
在聊天室里,用键盘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聊天文字……

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历史事实:
就是美国的微软公司,
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抛弃了风靡世界的电脑DOS操作系统,
推出了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

是的,
本文所说的“全球化的象形文化潮流”,
就是从这两个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出发的。
 

 
帖子附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8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1 16:04:21.0)

第16条回复:
作者: 禅宁(2003-02-01 15:51:34.0)
既然汉字有这么好那为什么教育部门还那么重视英语,连中医专业的学生都一定要过英语关!

问得好!
这就是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力之一。
我想:有时间学,也可以学一下。
但是,我们要站着学,不能跪着学!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9条回复:

作者: 六玄令(2003-02-01 16:05:15.0)

一些人认为拼音文字不会形成太大的方言,这就太错误。
现代英语不仅在拼法上与古代英语有差别,而且在读音上也有差别。人的语言发音不可能是一直不变的,而拼音文字的拼法会随着改变,不是语音随拼法(一些人认为拼法不变)而变,这就是说拼音文字的读音与拼法两者都要变,而汉字语音再怎么变,他的写法是不变的(简体字乃人为文字改革),这就是书同文,再古老的书现代人都能阅读,这才是真正文字,而非符号。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20条回复:

作者: 禅宁(2003-02-01 16:11:46.0)

胡金海"我们要站着学,不能跪着学!"说的好!我们中的某些人就是缺少这种骨气!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21条回复:

作者: 窈窕好淑女(2003-02-01 16:14:42.0)

民族语言是体现民族尊严最直接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
作者个人网页:
http://news.xinhuanet.com/zonghe/2002-11/05/content_618935.htm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22条回复:

作者: 秀山门人(2003-02-01 16:22:11.0)

有研究价值,好书,不仅是好贴.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23条回复:

作者: 风萧飒(2003-02-01 16:37:52.0)

楼主大力弘扬中国文字令人佩服。
对于文字及其发展过程本人没有研究,但从楼主的文章中感到有几个问题好象没有解决。
?1: “汉字先进性及对全球化新文字的导向”与“从文化形成过程来说,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如同吉它和琵琶两种乐器一样,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正误之别。”这两个论点是相互矛盾的。
?2: “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说明了新中国拼音文字体系的社会教育实践中采取的态度不是“推崇”。
?3: 汉语拼音方案是实践证明有用的东西,特别是在当今计算机汉字录入方面功不可没,还有它在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象形文字过程中的作用与推崇拼音文字之间的关系,楼主好像没说清楚。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24条回复:

 

作者: 怪人是我(2003-02-01 17:57:47.0)

我爱汉字,正如我热爱我的祖国。
我爱英语,因为我热爱我的事业!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25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1 17:39:30.0)

第23条回复:
作者: 风萧飒(2003-02-01 16:37:52.0)
?1: “汉字先进性及对全球化新文字的导向”与“从文化形成过程来说,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如同吉它和琵琶两种乐器一样,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正误之别。”这两个论点是相互矛盾的。
?2: “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说明了新中国拼音文字体系的社会教育实践中采取的态度不是“推崇”。
?3: 汉语拼音方案是实践证明有用的东西,特别是在当今计算机汉字录入方面功不可没,还有它在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象形文字过程中的作用与推崇拼音文字之间的关系,楼主好像没说清楚。

回复第23条回复:
可能我的表达方式还不够鲜明,再强调一下表达比较模糊的地方:
1.“汉字先进性”是我文章总题目,我文章主题是要表达:在21世纪全球化新文字创建过程中,必须借鉴汉字这些先进的经验。在“两种文字”的历史分析中说:“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正误之别”是对两种文字历史价值的评论。在历史上,两种文字体系都是“人们社会实践的合理成果”,不要作高低之分,更不要作正误之别。但是,如果在现实中碰撞在一起了,实践需要你不得不做选择,就有一个现实价值的判断。对历史作用都从积极方面肯定,这是为了避免产生歧视。但在实践中碰撞在一起了,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比较,作出自己的判断。就好比说:两个同志历史上都有功劳,但在现实中两人发生了矛盾,该表扬还是要表扬,该批评还是要批评。不能说,批评现实中的问题,就是同肯定历史上的功劳是相互矛盾的。
2.“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条,都是新中国文字改革中正确的方针,我文章中是明确歌颂的。我文中平说的“推崇拼音文字”,是指那种“用拼音文字代替汉字”的想法和做法,这种想法和做法确实是存在的。“用拼音文字代替汉字”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代表“新中国拼音文字体系的社会教育实践”。“新中国拼音文字体系的社会教育实践”这个名称,我文章中没有用过。
3.“汉语拼音方案”是非常好的,实践中也非常有作用的,解决了汉字过去注音方面不完整的问题,增强了汉字的生命力,我文中对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是肯定的。我批评的是那种“用拼音文字代替汉字”的想法和做法,这同汉语拼音方案没有关系。汉语拼音方案是为汉字服务的,而不是取代汉字的。如果用汉语拼音来取代汉字,则是属于“推崇拼音文字”了。
谢谢你的提醒。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26条回复:

 

作者: 古墓爱好者(2003-02-01 17:24:19.0)

很抱歉,作为一明汉语言文学系的大学生,一个对语言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我不能对你表示同意.
汉语本身就是一种很糟糕的语言,虽然它很有特色.
很多学者认同这样一种观点: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基础.正是在汉语这种语言基础之上,中国人具有了很多被称之为"劣根性"的东西.比如,言而无信,自私自利,好窝里斗等等.以至于在历史上很多时期,汉民族虽然拥有众多的人口,先进的文化和经济,却屡屡被人欺负.只是时间有限,对此我不能展开讨论.
更要命的是,汉字与当今时代的信息化不兼容,或者叫绝缘.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理论(如信息论)支持汉语能够适应信息化的趋势,倒是可以结出相反的结论.希望国人不要将希望寄托与空想,而是踏踏实实地想一想,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要不想被世界所淘汰,要想让我们的子孙过得更好,目前只有几条路可走:
1.实行双文制.不要因为汉语拼音的失败而否认拼音化的可能.在技术上来讲,汉语书写符号体系实行拼音化石完全可能的.
2.实行双语制.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推行一种民族语言,如英语(这也是我们当前正在做的).一种是推行一种人造语言,如国际语或glosa等等.
现今英语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大行其道,一者英语符合科技发展的潮流,二者是由于美英等国家(将来也可加上印度等与英语有着很深渊源的国家)的强势国力所决定.对于中国的经济前景我充满信心,但现行汉字的情况却使人感到苦恼.时不我待,我愿意为此而付出艰苦的努力.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27条回复:

 

作者: 山外非仙(2003-02-01 18:17:26.0)

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官方文字应当是华文,华丽而实用的文字。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28条回复:

 

作者: 子瞻(2003-02-01 20:15:10.0)

非常希望楼主的激动人心的结论能成立;但诉诸理智阅读后,发现论证的过程漏洞百出,结论令人怀疑。

楼主从互联网上用了几个表情符号或视窗系统代替DOS“这两个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出发”,就证明出了“全球化的象形文化潮流”来,其推理能力,令人敬服。

可是,如果这个结论成立,那另一个结论也应该成立,就是“全球化的拼音文化潮流”。只要看看楼主用的“DOS”这个词,和中文媒体上充斥的各种英文缩写就可知了。
这可是发生在象形文化大本营里的现象,所以这个结论应该比楼主的更有说服力。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29条回复:

 

作者: 冬燕(2003-02-01 20:43:43.0)

“汉字不仅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起到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而且在本世纪全球化新文字创建过程中,还将发挥出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支持胡教授对于中国文化的基础——汉字的研究。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30条回复:

 

作者: 假平凹(2003-02-01 21:11:00.0)

为什么计算机编程一定得用英语?印度人就是占了英语的便宜,才发展了令人瞩目的软件业.对IT,我是外行,但我不明白,英语是人类语言,汉语也是人类语言,为什么机器能识别英语而不能识别汉语呢?希望有高手答复.
如果计算机软件能用汉语编程,那么,中国人就再也不用学讨厌的英语了,哈哈!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31条回复:

 

作者: 平常时代(2003-02-01 21:42:46.0)

说出了汉文字汉语的科学内涵及其优越性。
祝你在汉语研究上的成功,更祝汉语永存不衰!

--
舍弃小我得大我,舍弃大我得无我,
无我才是真正我,无我才是永恒我。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32条回复:

 

作者: 劳资(2003-02-01 21:51:55.0)

作为网文,很好;作为学术论文,很次。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33条回复:

 

作者: 金乌飞至天中央(2003-02-01 21:51:11.0)

假平凹:
你也说过了你对IT不了解, 这就造成你的这个问题就是错的. 所有人类的语言,机器都是无法识别的.机器只懂"0" 和"1". 编程更多的用到英语是因为美国人发明了计算机. 你所说的汉语编程也不是没有。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34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1 21:57:54.0)

(一)键盘创造出来的象形文字
当电脑键盘在世界风行的时候,开始没有人想到用键盘来创造和推广象形文字。
汉字本来书写速度比较慢、正确书写比较难。
如果还不能解决用电脑键盘输入汉字的问题,那汉字真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很多中国电脑软件工作者的艰苦探索,
用键盘输入汉字出现了一个百花齐放、万“码”马奔腾的局面。
五笔字型输入法、拼音输入法、双拼双音输入法、新双拼输入法……
一批又一批汉字输入法的出现,
不仅解决了用键盘把汉字输入电脑的难题,
还意想不到地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人的“书写速度比较慢、正确书写比较难”的汉字老大难问题。

电脑让汉字焕发出了更加活跃的生命力。
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已经拥有相当一批使用中文界面电脑的人口。
是电脑发展本身,解决了汉字在电脑中运用的难题;
同时也解决了世界各国,用各国自己的文字来操作电脑的难题……
电脑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打开了世界各民族进行交流的广阔大道。
这就是历史背景。

新的象形文字的出现,完全是偶然的、自发的,甚至是带有游戏性质的。
由于英语在世界人口中的普及速度,远远跟不上互联网在世界人口中的普及速度;
由于使用键盘的英文交谈,给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人们之间的交流,带来了一些困难。
人们开始在互联网聊天实践中,偶然使用一些游戏式的网络交谈符号。
这些游戏式的网络交谈符号,往往不再使用表音方式,而采用以形表义的方式。
这个事情是偶然发生的,
偶然背后必然的原因就是:
只有以形表义,才能超越人类语言不同的差别。

新的象形符号在互联网上萌芽了。
通过互联网交谈的实践,不同语言的人,
在使用键盘交谈,创造出了上百种象形符号,
这些符号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
甚至人们至今都说不出这些符号究竟是谁发明的。

开始,人们是创造性地运用标点符号和阿拉伯数字,
作为表意符号。如感叹,就用“!”,加倍感叹,就用“!!”;疑问加惊诧,就用“!?”等。
后来,一个又一个新的象形符号出现了。

下面我们随意拿几个分析一下:
:-) ,这是由一个冒号、一个减号、一个右括号组成的互联网象形文字。
说这是象形文字,请你把这些符号组成的图形,
顺时针转90度看:
冒号是一双眼睛,
减号,是一个鼻子,
最重要的是右括号,是咧着笑的一张嘴。

:-),在新的网络语言中,表示“微笑”。
一共用键盘敲击3键,完成了微笑心情的表达。
如果用汉字表达,哪怕打“微笑”2个字,也要用4键,
用英文哪怕打一个“Smile”,也要用6键。

用中文完整表达说出这个符号组合的意思是:
“对你以上说的话,我用微笑表示赞同。”
这种初级象形文字讲究的是“意会”,
用的是“文言文”规则,不用把生活中的白话全部写出来。

同这个符号相似的还有:
:-( 顺时针90度转看,表示“不见”;
:-< 顺时针90度转看,表示“不安”;
(:-( 顺时针90度转看,表示“紧皱眉头,又愁眉苦脸”;
8-) 顺时针90度转看,表示“瞪大眼睛”……等等;
再看一类:
^_^ 不用旋转,就可以看到一个“快乐”的笑脸;
e_e 表示“想睡” ;
9_9 表示“不夠睡”;
3_3 表示“刚刚睡醒”;
+_+ 表示“昏迷” ;
>_< 表示“痛苦”;
9_6 表示“瘋了”;
x_x 表示“死了”;
$_$ 表示“貪錢”……

不同语音的人,只要带上一点点对图形想象的能力,
就可以猜出这些新象形文字的含义。
这些图形文字,很快被全世界网民接受,
是因为它们超越了人类语音的差别,适应了人类对图形理解的统一性。

由普通网虫所创造的网络象形符号,
是新象形文化的宣言书,
宣告了人类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开始!

这些新象形符号流传,至今不过10年时间,
对世界文字发展史来说,这是短短一瞬。
在这一瞬间,已经有上百种网络符号,
在世界各个国家的网民中传播,
其传播规模和实用程度,超过了任何一种文字发明的初级阶段。

可以乐观地憧憬:按照这种创造和流传速度,
人类在21世纪内,
一定会成功创造一种全球化的新象形文字。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35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1 22:03:25.0)

(二)视窗创造出来的表义方块

全球化的象形文化潮流来临的标志,
不仅表现在电脑网络交谈中,
出现了大量用键盘创造出来的象形文字,
还表现在电脑系统操作中,
又出现了大量的表义方块,
这就是电脑视窗操作系统中的“图标”。

图标,是我们电脑中最常见的一个个方形的图案。
有的叫“我的电脑”,
有的叫“我的文件夹”,
有的叫“回收站”,等等。

不同国家叫的名称不同,
英语国家的人,
把“我的电脑”叫做“My compute”,
把“我的文件夹”叫做“My documents”,
把“回收站”叫做“Recycle Bin”。

不管用什么语音来叫,大家对这些图标的用途的理解是一致的。
图标,就是用某一种方块图形,
来表示某一种用途的标志。
这种标志现在还不能称为文字,本文就称它们是表义的方块。

汉字,是一个表义的方块。
无独有偶,20世纪末,
人们创造的电脑视窗操作系统语言,
也是一个表义的方块。
两种文化形态,在两个表义方块中重合了。

是什么力量,让两个表义方块形重合的?
是人类认识能力的一致性!
是人类审美能力的一致性!

创造方块字的民族,
曾经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
给人类文明传播方式以巨大改进。

但在拼音文化传播的近代,
方块字几乎成为中国落后的一个替罪羔羊。
曾几何时,“砸烂方块字”,
成了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
表现自己革新思想的一个时尚口号。

但没人预料到,
在人类文明发展到电脑阶段,
西方人也选择了用方块形来表义了。

新的表义方块,
形成标志性日期是1995年8月。
在这之前,虽然图标已经出现,
但图标仅仅只能被鼠标左键点击。
作为操作语言,图标功能还不完整。

1995年8月,美国微软公司向全世界推出了“视窗95”操作系统。
在“视窗95”中,图标成为被鼠标左键和右键配合点击的对象。
这时,方块形的图标,
作为一种新的电脑操作完整的语言系统,登上了人类文化的舞台。

“视窗95”软件的诞生,
宣告了新的电脑操作语言系统,
采用的基本形状,
是表义的方块形。

方块形图标的诞生,
宣告了以英文字母为代表的电脑操作语言系统,
历史使命已经结束。

美国的微软公司,
虽然主观上未必想结束英文拼音文化在电脑操作语言中的主导地位,
但在商业利益的表象理由驱动下,
使他们做出了使用表义方块来作为电脑操作系统语言的选择。

用更本质的社会分析方法分析,
我们可以说,
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非英语人口的文化需要方式,
决定了微软公司的软件生产,
必须适应广大消费者的需要方式。

正因为美国微软公司,
适应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所表现出来的文化需要方式,
他们才成长为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软件公司。
比尔盖茨成为世界第一富翁,
不是“英雄造时势”,
而是“时势造英雄”。
是比尔盖茨适应了世界绝大多数人文化需要的方式,
才变成了“英雄”。

由于电脑新操作系统语言,
采用了世界上最容易被人接受的表义方块形式,
全世界人不再需要学习英语,
就可以掌握电脑操作。

通过“手持鼠标看光标,
视窗之中找图标,
右键一按出选单,
左键一按达目标”,
就掌握了电脑操作的基本方法。

从“视窗95”开始,几乎所有的电脑软件,
都推出了表义方块形的操作语言。

图标,以其巨大力量,发动了一场电脑使用语言的大革命。
今天,世界上正在使用的电脑中,
大概没有哪一个不带图标的。

我大概点了一下我正在使用的电脑中的图标数量,
仅仅视窗软件就带有200多个不同图标。
很多不同软件,都有自己多个特殊图标;
在我一个很普通的电脑中,
不同图形的图标,
总数超过了1000个。
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丰富,
电脑中图标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之中。

没有文凭的驱动,
没有考试的逼迫,
我们就是在不知不觉的电脑操作中,
具备了识别1000种以上表义方块的能力。
这几乎是掌握一门象形文字的数量要求。

当年,中国汉字扫盲确定的最低标准,
就是能识1000个汉字。
有了识别1000个象形文字的能力,
就可以简单实用,
并在实用过程中不断提高。

从数量上说,我们使用电脑的中国人可以这样宣布:
我们在掌握了汉字这门象形文字后,
又掌握了一门新的象形文字的“外文”,
这就是电脑图标。

图标这种表义方块体系,
在电脑普及中获得了十分巨大的成功。
这个成功,有力地证明一个道理:
象形文化具有迅速普及和推广的能力!

象形文化具有巨大的凝聚力!
人类只有选择象形文化的方式,
来实现全球化的文化交流,
才是唯一能获得成功的选择!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36条回复:

 

作者: 云飘(2003-02-01 23:59:39.0)

理论方面有缺陷,作为网文还是不错的文章。

虽然不够完善,但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真兴趣可以充实一点资料,逻辑论证部分重新推理一下,应该可以更严谨。

支持!顶!!!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37条回复:

 

作者: 李学宜(2003-02-01 23:48:40.0)

语言-文字,无疑都是符号,都是记录事物、概念、思想的符号,都是交流的工具。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之所以采用某一种语言-文字,决定作用一般都有两个:一是自然而然地约定俗成,一是国家暴力强行促成,而基础还是前者,绝非后者,后者只能在局部地域、个别时代奏效。如若追求全人类的语言-文字统一,只能依靠前者。绝非后者。在民主必定战胜强权,科学必定战胜愚昧的未来世界,强力推行任何东西都将无望,所谓推崇、提倡也只能是无用的幻想。

作为符号,其产生之初就存在追求简洁的趋势,在范围更为广大的全球,在历史更为悠久的未来,人类对于符号的选择,必定更加要求简洁。

符号的简洁,当然包括多方面的快捷:掌握起来快捷,使用起来也快捷,记载时快捷,认知时也快捷。

汉字,对于已经掌握了它的人群来说,它具备认知时快捷的优点,因为形态各异,一望便知,望文便可生义。但对于尚未掌握到好处的人群,提笔忘字,书写麻烦,甚至认知也成问题。而要真正掌握它,绝非三两年功夫可以达到目的的!

本人热爱汉语,但也深知汉语包括其文字掌握之艰难。假如有朝一日能够在全世界同一语言文字,我以为还是不要统一到汉语上来。

语言文字的统一究竟落脚于何种语言文字,很大程度上要决定于科学文化的主流主要是依托于哪种语言文字。就目前形势看,英语似乎当为首选。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38条回复:

 

作者: 裘棋说说(2003-02-01 22:26:06.0)

也许秦始皇自己也想不到,他手里规定的汉字,在经历了他的皇朝,还有整个封建制度之后,还在屹立着.唯一他有点意见的,就是做了少量的简写化.如果隶书之前的秦文字不算的话,我们的汉字也至少超过2300年...

属于象形文字的汉字有很多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这里说说缺点.

拼音文字,认识极少的字母,懂发音规律,写起来就非常容易---而这方面的影响,结果往往是巨大的,就是文盲率..诸如德文,德国文字拼音很少,而且发音规律固定.最典型的莫过于日文,日语独特,所有假名(就是发音)加起来50个(平片两个写法,读音一样),而日文词语,就是假名的组合.所以,只要懂得这50个发音,就能做到会说就能写.所以日本文盲率极低.当然,日文也有它致命的缺点,重复率高,字节长.(所以日本人说话罗嗦,因为表达一个意思,发音很多)

汉字结果复杂,从认字的角度上来说,非常困难.而且,音,形分开.会说不懂写,会写不懂读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也是中国文盲居高不下的一个因素.还有,学汉字的学生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在认字上....如果这些时间能更多的用在认识,思考上...

2300多年的汉字,是时候进行改革了,应该简单化,目的就是简单化,去文盲化.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39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2 09:34:17.0)

沉痛悼念“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的7名遇难宇航员!
本贴后续内容推迟一天继续。
人类的科学探索精神永存!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40条回复:

 

作者: 维萨里奥诺维奇(2003-02-02 08:45:15.0)

胡先生,你可知胡愈之先生的世界语啊?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41条回复:

 

作者: 潋滟西湖(2003-02-02 12:52:48.0)

坛子里真是学习的好地方,感谢楼主!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42条回复:

 

作者: 郝晓彦(2003-02-02 14:41:53.0)

如果帖主是在搞笑,那么我觉得并不好笑;如果帖主不是在搞笑,那么我就要笑死了。

不过我支持帖主实名上网。免得我一个人孤零零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43条回复:

 

作者: 如是我言(2003-02-02 07:07:24.0)

声讨汉字的人,如子瞻等,何不尝试发明一种取代汉字的拼音形式,
在新华网上发表(至少可以部分发表),让我们看到汉字拼音化的
一线希望呢?我听说严肃的日本和韩国学者呼吁多使用汉字,而看
到我们中国人却厌恶自己的文字,实在费解。

乌鸦啊,你老是说你也会唱歌,你倒是唱一首咱们听听啊!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44条回复:

 

作者: 六玄令(2003-02-02 17:55:00.0)

26楼古墓爱好者
“正是在汉语这种语言基础之上,中国人具有了很多被称之为"劣根性"的东西.比如,言而无信,自私自利,好窝里斗等等.以至于在历史上很多时期,汉民族虽然拥有众多的人口,先进的文化和经济,却屡屡被人欺负.只是时间有限,对此我不能展开讨论. ”
你这条简直荒谬之极,一个不折不扣的民族虚无主义者的嘴脸!!!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45条回复:

 

作者: 何宇利(2003-02-02 18:32:14.0)

语言的兴旺发达,是与国家的兴旺发达一脉相连的,。
现阶段汉语是世界第三大语言,仅次于于英语、西班牙语。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有一天汉语会与英语平分天下或略高于英语一筹。
隋着中国经济、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今后电脑软件突破性进展,全部使用汉字输入技术,开创中国人自已的“微软”,
那时,你说拼音还重要吗?
当然,科技无国界,英语也仍旧要学,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46条回复:

 

作者: 何宇利(2003-02-02 18:34:39.0)

回42楼:
我支持实名上网!
有胆量!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47条回复:

 

作者: 川耗子(2003-02-02 18:47:07.0)


“汉字同英语等拼音文字相比,是代表先进文化,还是代表落后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各种文化互相激荡,21世纪人类必然要创建一种全球化新文字。
那么,什么是21世纪全球化新文字发展的方向?”

“我认为:汉字不仅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起到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而且在本世纪全球化新文字创建过程中,还将发挥出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
胡金海大校的上述言论令人大笑,难怪“这个观点可能太“超前”,我这方面稿件几次投稿都未能发表。”

我不禁要问:解放军同志,(1)您关于文字的先进与落后的代表性的幽默论题是如何创造出来的?(2)您关于 21世纪全球化新文字发展的方向的离奇想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48条回复:

 

作者: 川耗子(2003-02-02 18:54:03.0)

胡大校说:“21世纪人类必然要创建一种全球化新文字”
多么富于创造性的科学幻想!!!建议提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第N次联合国大会讨论,首先要提交安理会讨论,看看能不能取得一致意见。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49条回复:

 

作者: 川耗子(2003-02-02 19:04:51.0)

“汉字同英语等拼音文字相比,是代表先进文化,还是代表落后文化?”这真是代表理论的实际应用!!!还是解放军学的透彻,活学活用好!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50条回复:

 

作者: 裘棋说说(2003-02-02 19:13:01.0)

回43楼: 如是我言.
我听说严肃的日本和韩国学者呼吁多使用汉字,而看到我们中国人却厌恶自己的文字,实在费解。
-----------------------
"厌恶"这俩个字我看是言重了.

你费解的情况大致如下:
..世上是没有完美的东西,中日韩三种文字也一样.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有优势的方面,也有它缺陷的方面.这里国文字的先从中日韩三差异说起.
日韩两国文字和汉字完全不一样,它们是以"音"为单位(笔划或假名)的拼音文字.和英语等字母拼串文字不同的是,日韩两国的语言的发音更为简单,所以,出现非常多的"同音异意"的单词.这就和我们汉字有最大的区别,他们不仅不能"望文生意",而且连"听"也弄不懂到底说哪个什么意思.

日韩专家呼吁多多使用汉字的原因:一.因为日韩两国文字的先天缺陷,二.两国非常熟悉有"望文生意"先天优势的汉字.由于历史,他们曾经因为某种原因放弃(或减少使用了汉字),两国的民族情节比我们国人更重,而他们两国皆有有识之士认清情况,大胆的提出改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两国的文字如此改革方案的确值得赞赏.

日韩两国呼吁使用汉字,是因为正视了自身文字的缺陷,并找到了良药.而我们汉字虽然是日韩文字的救星,但不见得本身就完美无缺,这里呼吁国人放弃沙文主义,正视缺点,让我们的语言文字更加精良.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51条回复:

 

作者: 川耗子(2003-02-02 19:40:35.0)

我之所以连续甩出三块砖头,是因为解放军大校同志在开始的时候,就把一个学术问题提到了先进文化、落后文化,还“代表”这样的高度,一股浓浓的讲政治的气味扑鼻而来,接着又是一系列关乎到21世纪、全球化新文字等等大而化之的概念和表述,既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又好像有似曾相识的味道,原来是大话说惯了,在学术讨论中也免不了那种痕迹,而且味道大大的薰人。于是,不由自主地甩出几块砖头。。。。。。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52条回复:

 

作者: 小铁蛋(2003-02-02 19:58:36.0)

汉语和汉字不同吧?汉字是汉语的基础,但汉语并不按照汉字存在.在英语中也存在大量的方言,打个比方,如果你用标准的英语发音到印度或者日本去,可能没人听得懂你在说什么.但如果你写出单词,那么对方就有可能理解——他的发音和你相差很远,但单词的拼法却是一样的——这和汉语汉字是一样的,普通话里的发音和吴语粤语可能会差很多,但大家的写法却是一样的.
所谓"形"的特征并不是汉字独有的,英语中有许多"不规则发音",这大概也就是古代拼法造成的,这也就是所谓"形"的特点,汉字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拼音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即使是英语,它也可以认为是一套不太严格的图形系统,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英语发音,但会有相同的拼写.这样,英语中的字母并不对应于汉字中的"字",而是对应"笔画",只是英语的"笔画"是一维排列,而不像汉字是二维排列的.那么这样,楼主所论证的一切有利于汉字的理由,也同样可以有利于英语.

图形符号代替文字符号的确是发展方向,但这至少在目前还只是文字符号的补充,只能表达很有限的一些意义.不过这和"汉字的先进性"无关.楼主大概是把图形符号和汉字搞混了.

另外纠正楼主几个错误,"图标"是施乐公司首先发明,苹果公司首先应用到实用的,不过这两家公司现在都已经差不多了.还有,程序设计使用的并不是英语,所有的计算机语言,除了机器语言以外,其它都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助记符",使用英语字母只是因为最早的计算机是被设计为只能处理英语,而不是因为英语特别优秀.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53条回复:

 

作者: 子瞻(2003-02-02 20:50:14.0)

虽然楼主的观点充满了好莱坞式的幻想和大跃进式的狂热,但跟贴的质量水平很高。这一点,我的汉语七宗罪一贴大大地不如;所以倒要羡慕楼主了。

文字的音形义是三位一体的。不存在汉字不表音或拼音文字不表形之说,但不同体系的文字表音与形的方法倒是不同。在单字和短语这个层次,人脑对二维的汉字的认识要比对线性排列的字母单词的认知更快捷;而对于长语句,则问题会复杂化,比如牵涉到分词,句式,语法等,但我的观点认为汉语总体上讲没有优势。

讨论汉字的好坏,不能“就字论字”;应该从语言的高度研究汉字对汉语的语言功能的支持程度。语言的功能,包括表达思维,交流,教育,记录,传播文明等等。脱离语言的具体功能去谈文字,没有意义。楼主就是过于“就字论字”了。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54条回复:

 

作者: 成都的海(2003-02-02 21:33:34.0)

汉字研究我不一窍不通
但汉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必要载体
凭这点
我支持

贴主的钻研探索精神让我肃然起敬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55条回复:

 

作者: 七品百姓(2003-02-03 10:37:43.0)

语言文字,是一种“工具”,是一种交际、表情达意的“工具”。
是英美的“工具”好,是日本韩国的“工具”好,还是中国的“工具”好?
哪种“工具”能引领世界潮流?
哪种“工具”不能记载本国的历史,不能用以从事文化科技的活动?
各种“工具”是否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如何扬长避短?
“工具”能否做到世界一统?
还真的有嚼头哩。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56条回复:

 

作者: 留得青山在(2003-02-02 22:43:28.0)

凡是略微懂得一点我中华历史的人,对我中华五千年的盛衰荣辱十分体验,特别是近代我中华的衰微历史,令人更加刻骨铭心!有很多的思想者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和灿烂,但是,为什么近代衰微了?一再蒙受外来的侵略和屈辱?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进入到当今的新的世纪,如何乘着我国国力的快速崛起,再加一把力,在和世界上一些“列强”抗衡中重铸中华民族灵魂?重振我中华实力雄风?这种思考的确十分沉重!以上网友从汉字着手,辨析中西文字乃至中西文化的“优劣”和短长,应该说是,抓住了民族盛衰渊源的一个深层的元素。
看了以上网友的议论,各有说道,但是都不太完备系统,都还没说透而令人信服。但是很有意义,应该继续!!!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57条回复:

 

作者: 柯鸿飞(2003-02-03 00:58:06.0)

新文字要学,但是旧文字是一定要学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58条回复:

 

作者: 圣者到(2003-02-03 13:28:52.0)

大一统封建思想作祟。。。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59条回复:

 

作者: 枯藤老树(2003-02-03 12:20:05.0)

好文章,有见地。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60条回复:

 

作者: 风萧飒(2003-02-03 20:12:09.0)

再与胡金海同志商榷 (参见23、25条)

通过您对我所提问题(第23条)的答复(第25条),感到论文中有几个问题仍需解决:

1、出于不能比较两个民族或者两个人种之间的优劣的同样原因,您不能直接比较两种文化或文字之间的优劣。您可以比较某种文字在某个领域的优势。但作为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即使您可以在所有领域内证明了某种文字具有优越性,也不要下某种文字比另一种文字优越的结论。(当然在坛子里尽可以畅所欲言)否则,光国内少数民族这一关您就过不去。

2、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汉字录入问题的解决,汉字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必然会大大增强。事实上,文字的推广范围并不完全取决于它的优劣,而是同政治、经济、民族昌盛有极大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谈推广汉字策略,比起从文字优劣来评判应该使用那种文字来,更容易为人接受。

3、作为一篇论文,不能有互相矛盾的观点或言论,必须对所有相关问题进行论证或排除,(必须用文字表达,不能靠额外解释)您说它是教条也好,八股也好,反正必须遵循这个要求。这也是许多很谬的文章可以得到发表,而一些方向不错的观点得不到编辑承认的原因。

最后说明,我对您的文章观点并无实质性的不同意见,只是希望您的研究得到更广泛、权威的承认。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61条回复:

 

作者: 悟冈(2003-02-03 21:06:02.0)

在网上看长文章实际上比看报更苦,我虽然佩服胡教授的文章,但我的眼球不同意我无限用它。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62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得票:1

作者: 川耗子(2003-02-03 21:19:45.0)

《有趣的大战风车》(谈象形和拼音文字比较的讨论)

过去我对于唐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寓意理解还不深,看到论坛中的有些文章,我不禁哑然失笑,心想原来还真有如此有趣的现象。有的朋友首先预设一个假想敌,把敌人的威胁夸张到了耸人听闻的地步,然后慷慨激昂的口诛笔伐,同时把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主持正义感、捍卫真理感一条一条地义正词严的、铿锵有力的、掷地有声的表达出来,俨然一个拯救文化的高人和时代开拓者的姿态。

羊年伊始,楼上网友关于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比较的文章,就给我留下了上述的印象。这位朋友把东西方两种文字的优劣,提高到了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他首先提出:“汉字同英语等拼音文字相比,是代表先进文化,还是代表落后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各种文化互相激荡,21世纪人类必然要创建一种全球化新文字。 那么,什么是21世纪全球化新文字发展的方向? 想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人们,往往会认真思考这方面的问题。”看看多么严肃认真的话题,多么冠冕堂皇的开篇,接着,那位朋友说:“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然后,他开始从第一个问题:“一、象形性是汉字先进性的主要表现 ”入手,企图阐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是“在本世纪全球化新文字创建过程中,还将发挥出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的文字。他说,大约十六世纪开始,随着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密切。 于是,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开始碰撞。“明末开始,一直持续了300多年。 一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中国人继续在推崇拼音文字。”“我们无须忌讳,应该承认汉字改革多年的一个历史事实: 汉字改成拼音文字的运动,是以失败告终的。”我不用详细介绍他说了些什么,仅从他的这些结论就可以说他虽然有创新精神,但是缺乏科学态度。就算中国有过推广甚至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的运动发生并且失败了,你怎么能得出“汉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呢?

他的第二个问题更滑稽:“二、展析全球化的象形文化潮流 ”。这位作者总是以大话开头,他在第一个问题结尾处说:“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 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发生了一个原先人们没有意料到的变化: 即一个原来以拼音文化为主流的世界文化潮流, 正在向象形文化方向转化; 象形文化正成为全球文化的新潮流。” 他在第二个问题开头处说:“当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 一个全球化的象形文化潮流,浩浩荡荡,汹涌而来。”那么他的论据是什么呢?原来他下面的文章中所举出的例子一是“──“普通的网虫”, 在聊天室里,用键盘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聊天文字…… ”;二是美国的微软公司抛弃了风靡世界的电脑DOS操作系统, 推出了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 “本文所说的‘全球化的象形文化潮流’, 就是从这两个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出发的。”如果写这篇文章的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孩子,我也就一笑了之,还要夸奖他的大胆探索精神,可是我们看到,楼主是一个实名上网的某部队政治院校级别较高的官员写的,实在不敢恭维了,令人感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如果是开开玩笑,道也无所谓,如果是一本正经的发表高见,难免人们要评价一番。拍砖也是上网的一大乐趣,大家不要说我太刻薄,因为当今的世风之中说大话的理论家太多了,严肃做学问的却太少了,学问既然做到了网上,就要准备接受他人的评头品足。

楼主在回答网友关于“既然汉字有这么好那为什么教育部门还那么重视英语,连中医专业的学生都一定要过英语关! ”的话题时说:“有时间学,也可以学一下。 但是,我们要站着学,不能跪着学!”多么铿锵有力的民族气节,不过我对他 “有时间学,也可以学一下”的态度和观点不能苟同。

我发现讨论任何问题,如果发言者一开始就抱有一种捍卫的态度,必然以卫道士的面孔出现;他的崇拜之中必然带有盲目自大,目空一切的论调;他的言语之中必然带有外强中干的表述;他的论述之中必然带有非理性的狡辩。要知道,凡事一旦到了需要捍卫的程度,那这事物也就必然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其虚弱的程度也就已经可想而知了。当捍卫者遇到哪怕是简单的批判,也会原地跳起三尺高,拿着民族、祖先、传统一类的大帽子做挡箭牌。其实,目前生命力还很旺盛的中国语言文字根本没有到了需要大声疾呼,需要誓死捍卫的危急关头。

我上面只是就作者的文风提出看法,至于作者说的 道理,我要指出的是:第一,不能以中国推广拼音文字不成功(还是假设的事实)来证明象形文字最先进。第二,我们都是网虫,都知道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和新的聊天文字是什么咚咚,也都知道那东西不是什么“全球化的象形文化潮流”。何况在中国孩子们的网络语言中间,还有人不断创造英文简写字段来代替汉语文字,如果由此得出拼音文字比象形文字更先进,人们又应该做何感想?难道人们今后能够凭借微软视窗和网络聊天符号构建逻辑语言系统?进行科学论文演绎?

对于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的研究,我看应当从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入手,也应当看到两种文字在历史长河中都是发展辉煌的,也都各有自己的特长和短处。最近,我在看书学习中对这个问题有新的认识,特别是看了一些对中国和西方文明史研究的书以后,才知道语言文字之所以出现了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两种发展途径,原来是有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的。

尽管《说文解字》和《淮南子》说中国人的文字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其实不可相信。因为古代的初民受英雄史观的影响,往往把一些伟大的文化创造记载到传说中的英雄头上。文字的发明应该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是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不可能是某一个文化先知独立创作的结果。

考察世界各地的人类学历史材料,可以看到,人类早期的文化表现说明,世界各地都有过使用象形文字的历史。自然界的事物形象是初民们造字的基本元素,文字来源于原始人的图画这是不容怀疑的。古代埃及和巴比伦的文字,就和古代中国的文字大同小异,他们都起源于刻痕和图画,以象形为基本原则。

但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了公元前十几世纪的时候,世界上的文字发展出现了两种演进原则,西方世界开始由象形文字向拼音文字转变,惟独中国把象形文字保存了下来。

象形文字向拼音文字的转变最早发生在大约公元前13世纪地中海的腓尼基人,他们利用埃及象形文字中的字母,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后来古希腊和阿拉比亚的文字就来源于腓尼基字母。希腊文又发展为拉丁文和斯拉夫文;印度、阿拉伯、亚美尼亚、维吾尔等文字源于阿拉比亚文。再后来,今天的英、法、德、意等语来源于拉丁语。

也就在腓尼基人创造拼音字母的同时间,中国处于殷商时期。殷商以前的文字由于材料缺乏,无从考证。但是,商代的甲骨文可以说明,中国的文字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的。《说文解字》概括中国文字的造字原则是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六书”并用。考察甲骨文发现,主要运用了前三种方法,其中象形为主,约占37%。后来中国的汉字经历了金、篆、隶、楷的发展,象形始终是基本精神。应该说,象形文字和六书造字是符合人类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然而符合规律的中国汉字在这个世界上却成了独树一枝的特例,不符合常规的字母文字反而成了世界上的普遍现象。

过去有的研究者告诉我们,腓尼基人创造拼音文字是因为他们航海和经商需要简洁的文字来交流。现在也有的学者说,中国汉字和西方拼音文字之所以发展方向不同是因为两种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决定的,是对生命理解的不同境界决定的。我认为这种说法有新意,这种说法不但解释了文字发展的原因,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了文字发展对人们的思维和观念以及社会前进、科学进步的影响。

按照思维方式决定文字发展的理解,可以看到,中国汉字保存的象形文字的具象性很好的亲和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物我两融,主客相亲,对于中国人表达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抒发田园般的诗情画意和表现自然经济下人们的审美情趣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中国的汉字还蕴涵了一种内在的道德力量,当一个个楷书大字“仁”“德”“道”“善”“忍”“爱”等挂在面前,就会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一种震荡。而“窈窕淑女”“慈母情怀”这样的文字本身就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心领神会的感觉。

但是,有利也会有弊,汉字虽然值得我们骄傲,虽然为中华文明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绮丽景色,同时她也因为一定的不足,限制了中国文明的发展。这样的认识,是中国近代的许多有识之士从中西方文化发展的对比中看到的。

人们看到,西方人抽象的文字从古希腊开始,就把探求世界的终极秘密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概念体系,无论是对上帝的信仰还是对自然科学的探索都是如此。而运用象形文字的中国人却始终处于直观具体的思维方式,讲求的是经验的积累,缺乏的是对事物的简化的总结,不善于运用概念、定理、逻辑、推导之类的东西去把握世界,没有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体系。

另外,字母文字以简单的手段来指称复杂的外部世界,好学易用。西方的孩子们可以很容易的学会自己的语言文字,进而把孩子们的主要精力用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上面;中国的象形文字实在复杂,从幼儿启蒙到能够顺利写作起码要十年左右的识字过程,中国人读书的很大精力用在了识字上。

上个世纪前半段,中国的确有学者呼吁要改变象形文字为拼音文字。特别是人们看到,一个外国作家、记者随手携带的机械打字机那么方便,可是中国文字必须专业打字员才能完成录入任务的时候,就更加担心中国文字的出路,一些领导者和学者们提出走拼音化的道路的想法也就并不奇怪了。现在不同了,自从计算机技术发展以来,中国文字经过探索和努力找出了融入电脑应用的途径,当然其中也必须肯定汉语拼音的巨大作用。窃以为,是电脑的数字应用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拯救了汉字的生命,给汉字留下了新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语言文字,无论是象形文字还是拼音文字,都是人类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工具。但是,由于语言文字赖以构成的文化内核和结构体系不同,也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法、认识过程和对生命过程探索的方式和途径的差异。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形成,与语言文字的基础作用是分不开的。既然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共同承担了这个世界上人类表达交流的工具,并且也都能够适应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的存在就都有着自身的合理性和规律性,只是在不同的方面、历史条件下各有利弊而已。同时,当人类进入数字化为主的信息时代,两种文字也都经过努力各自把自己融合进去了,说明这两种文字从目前来说,还都能够继续完成它们的任务。所以我认为,讨论两种文字的先进和落后是一个没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更不用拿出代表前进方向那么耸人听闻的大道理来吓唬人。

2003年2月3日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63条回复:

 

作者: 何宇利(2003-02-03 21:21:09.0)

仅仅单纯地研究何种文字是先进的,这不可行,文字是人用的,要研究人,研究人就得研究民族,研究民族就得研究国家,一个国家的兴衰是关键,
苏联时代,俄语一度风行全世界,现阶段,苏联垮台了,俄语也面临灭亡了!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全世界的汉语热,这都是中国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所以,片面性的去研究何种文字是先进的,何种文字不先进,只不过是一叶障目,不风泰山!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64条回复:

 

作者: 何宇利(2003-02-03 21:36:41.0)

楼主:
我并不是反对你研究汉字,为什么要研究汉字,采取什公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方式,这才是关键,
同时,在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更需要象你们这样的人才,去研究汉字,使之更好为振兴中华,振兴国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

————————不会是懑口大话吧!????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65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3 21:56:19.0)

胡金海插言1:感谢网友们

各位网友:
首先感谢大家对本贴的关注。
《论汉字先进性及对全球化新文字的导向(原创)》一贴,
一共有四部分。
以上贴到第二部分(二),
第二部分一共三节。
后面我还陆续将贴出:第二部分的(三)新世纪象形文化潮流奔腾
以及第三部分《关于创建全球化新文字的提案》,
和第四部分《寄希望于“发展论坛”的网友》,
希望大家能继续关注。

我读了网友们的全部跟贴,
赞成的、批评的
我都读得很认真。

从第6条回复开始,
“超级大懒鬼”网友就在
“颂扬祖国文化是好事情”的名义下,
为本贴顶了一下。

网贴,就怕“石沉大海”无人阅读。
但也不能自己“没话找话”,
老把自己帖子“顶”起来。
总是希望有网友来顶一下。
对于网友们“顶”我的帖子,
我都表示感谢,
何况还有“颂扬祖国文化是好事情”这样美好的鼓励。

第9条回复是小东方的:“好,感谢楼主,感谢论坛。”
言简意赅。
启发了我,我也使用“感谢”做这个跟贴的题目了。
我们应该感谢论坛,
为我们大家提供了愉快的精神生活的方式。

第10条回复是fat100的:“几天没来,又有实名上网的了!”
这使我更体验到“实名上网”的特殊意义。
其实,我也有不少网名,在发展论坛也有一个。
实名上网和非实名上网,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两种方式。
我对实名上网的选择,一般是准备认真、负责对待的帖子。
我对“fat100”个人档案中的对子:
“风声、雨声、读书声,笑对人生;
国事、家事、天下事,不看电视。”
颇有同感。
现在很多文化人(包括我自己),
都喜欢选择在网络上展开自己的精神生活。

第13条回复是“逐浪放歌”的:
“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大校教研室主任致敬!”
我也向“逐浪放歌”先生致敬!
我在首贴的幻灯片中,
贴了一张最近拍的照片和并写上了工作职务。
这是我做“课件”的惯例。
网上这样做,我犹豫过:
会不会被人认为是“炫耀职务”。
我在生活中经常引用贝多芬这句名言:
“贝多芬只有一个,而公爵有的是。”
我喜欢用这名言和自己教研室内外的同事们互相勉励:
公爵职位上如果出了贝多芬,能为公爵职位增光;
而贝多芬不需要用公爵职位为自己增光。
我们搞文化工作的要做“贝多芬”,
要为自己的军衔和职务增光,
而不要靠军衔和职务来给自己增光。
说这些是想表明:
我把个人的业务成就,
看得比对个人的职务军衔更重。
我要努力做到的是,我将为我的军衔和职务增光,
让实践来检验吧。
写上职务还有一个目的,
就是表明自己的业务范围,
解放军中也有“讲文化”的分工。
在寒假和春节休息日中,
用个人的计算机,
用个人的上网费,
在新华网上贴贴“网文”,
是很有意义、也很正常的。
希望通过我这样做,
能增进网友们对中国当代军人多侧面的了解,
不要把当代军人看得太呆板和机械。

第14条回复是“闫彬”的“xie'de hao!xinku le!”
这是用拼音文字写的:“写得好!辛苦了!”
不知有没有“翻译”错?
中国字同音字太多,完全可以作出另外的“翻译”。
我感觉“闫彬”是友好的表示,所以这样翻译了。
我猜测“闫彬”用拼音写回复,
大概有这样两种可能:
一是系统的中文输入法出了问题,
我换WindowsXP后,就在聊天室遇到好几次,
一般是窗口开得较多时,就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聊天时,急不择“法”(输入法),
也会临时用拼音代替中文。
还有一种可能:为“胡金海”
提供一个是不是真认识汉语拼音的检测机会。
我很认真地用汉语拼音写过2年日记,
感谢闫彬给我一个简单的测试机会。

第16条回复是“禅宁”的问题:
“既然汉字有这么好那为什么教育部门还那么重视英语,
连中医专业的学生都一定要过英语关!”
我在第18条回复中回答了:
“问得好!这就是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力之一。
我想:有时间学,也可以学一下。
但是,我们要站着学,不能跪着学!”

禅宁在第20条回复中,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胡金海‘我们要站着学,不能跪着学!’
说的好!
我们中的某些人就是缺少这种骨气!”

这里,顺便再补充几句:
我不是害怕英语考试或考不好英语课程行列的一员。
我中学是“文化大革命”前考入
上海市重点中学、百年老校“向明中学”的。
向明中学前身是法国人办的震旦大学女子学院,
过去对外语要求历来是比较严格的。
我在向明中学“文化大革命”前的
最后一次年终英语考试成绩是96分,
这个成绩在班级中当时好像是第二名,
这个成绩单我至今还保留着;
那年数学我错了一题,得了95分,
英语成绩是我自己各科成绩中分数最高的。
参军以后,我也多次考过英语,
大专自学考、本科学位考、高级职称考……
我都没费太多力气,一次通过。
说这些只是想说明,
我不是没有吃过英语“葡萄”的人,
我感到英语这颗“葡萄”,
给我的感觉还是很甜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66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3 21:58:48.0)

胡金海插言2:感谢网友们

第19条回复是“六玄令”:
“一些人认为拼音文字不会形成太大的方言,这就太错误。
现代英语不仅在拼法上与古代英语有差别,而且在读音上也有差别。
人的语言发音不可能是一直不变的,而拼音文字的拼法会随着改变,
不是语音随拼法(一些人认为拼法不变)而变,
这就是说拼音文字的读音与拼法两者都要变,
而汉字语音再怎么变,他的写法是不变的(简体字乃人为文字改革),
这就是书同文,再古老的书现代人都能阅读,这才是真正文字,而非符号。”

我感觉“六玄令”先生的看法,对文字研究相当专业,
抓住了拼音文字的要害问题。
我写本贴的用意,在汉字和英文上比个“高低”是次要的,
等本贴内容全部贴完,
大家就会感觉到,前面2部分只是一个铺垫,
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我们要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
创造一种21世纪全人类都能更方便掌握的全球性新文字。
从第三部分开始,将提出新文字创建的一些导向性问题。
在新文字采用“象形”好,还是“表音”好,这个关键问题上
将来一定会在不同场合都展开各种论战的。
我希望“六玄令”先生能大展身手,把您在拼音文字方面的真知灼见多多发表出来。

第52条回复“小铁蛋”也是围绕同一个要害问题,展开了不同观点。
小铁蛋认为:
在英语中也存在大量的方言,
打个比方,如果你用标准的英语发音到印度或者日本去,可能没人听得懂你在说什么.
但如果你写出单词,那么对方就有可能理解--他的发音和你相差很远,
但单词的拼法却是一样的--这和汉语汉字是一样的。
所谓"形"的特征并不是汉字独有的。

我认为:首先,小铁蛋已认真读懂了我“网文”中一些论据,
并提出了很专业的反驳的论据。
我们在这个方面的讨论,以后还可以继续展开。
我这里先简要回复几句:
英文从整个文字特征看,是一个表音文字体系;
语音对表音文字体系具有决定作用,这是总的规律;
但是,文字对于语音也有反作用:语音不同的人,并不会马上就发明出不同的文字。
一种法定文字,对读音有一定强制作用,要产生一种新的文字,需要有各种条件。
我原先是搞声乐的,听过有的黑人歌曲,
有些读音是同标准美国英文不同的。
但是,美国黑人不能马上发明一种新的英文出来,
至多只是在他们亚文化圈里,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词汇。
表音文字服从读音的规律,需要在一个较长历史时期里才会起作用。
比如,拉丁文字分裂成欧洲如今这样多的文字,
是通过很长历史时期、有很多历史因素综合作用才成功的。
在局部情况下,英文的文字对读音具有反作用,这是完全可能的。
你举例说的:印度人或日本人读英文和中国人不同,写出来就明白了。
这我完全同意,这就是文字对语音的反作用。
但反作用和决定作用,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如果抽取对某一种具体文字的评价,
可能我们的认识,会在以下基础上达成一致:
“形的一致”能超越“音的不同”;
文字的“表形”意义比文字的“表音”意义更加先进、更加高级。

另外,我感觉“小铁蛋”对电脑的图标等历史也非常注意,
我从第三部分将要提出的是创造一种首先在互联网上使用的全球性新文字的提案,
非常希望有更多的熟悉电脑发展历史、并能驾驭电脑历史知识的网友同行。
我希望同“小铁蛋”继续互相探讨下去。
谢谢你的有关提醒。我知道图标的历史,我文章中不提“施乐”、“苹果”等,是为了不让文章头绪太多。
我文中并没有说比尔盖茨发明了图标,只是说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个事件是“Win95”。
微软不仅是首先实用“视窗”,而且是用钱完全买下了“Windows”的知识产权。所以,我文中也只好“委屈”苹果了。
还有,你把计算机语言理解为"助记符",也是非常闪光的观点。
你说“使用英语字母只是因为最早的计算机是被设计为只能处理英语,而不是因为英语特别优秀.”
这话中,我感觉有着“站着学英语,而不是跪着学英语”的风骨。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67条回复:

 

作者: 何宇利(2003-02-03 22:02:22.0)

军人就是负责任!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68条回复:

 

作者: 而尔(2003-02-03 22:09:10.0)

越南的文字改革导致文化水平的下降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69条回复:

 

作者: 地球生命(2003-02-04 13:47:22.0)

感谢楼主的思考。
文字是描述客观世界,宣发内心世界的工具,当然是越复杂越高级,描绘的越精细,宣发的越彻底,汉语作为自然科学的语言够用,英语作为艺术的语言就不够了。
中华民族复兴之日,也是汉语被世人接受之时。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70条回复:

 

作者: 冰天雪地逍遥客(2003-02-04 13:38:20.0)

请看“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内有对汉字的精彩分析。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71条回复:

 

作者: 山上有雪(2003-02-03 23:21:04.0)

各位有没有研究韩文的,看出什么规律没有?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72条回复:

 

作者: 山上有雪(2003-02-03 23:00:29.0)

不要汉字拼音化,因为我最头痛的就是用拼音打字。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73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4 14:03:58.0)

胡金海插言3:感谢网友们

第21条回复是“窈窕好淑女”的“一句话”评论:
“民族语言是体现民族尊严最直接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首先,我非常感谢“淑女”对我网文的声援。其次,我也赞成“淑女”的观点:“民族语言是体现民族尊严最直接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把“语言”和“尊严”联系起来,是一种很容易点燃灵感的构思。我喜欢看“淑女”的散文,“淑女”散文中常带有生活中一些很鲜活的构思和故事。“语言”和“尊严”的点题,激发了我,使我回想起自己生活中,也有一些“语言和尊严”的散文素材。记录在下面吧。
我刚参军时,在部队黑板报上写过一篇稿件.题目是《同志,请不要再讲家乡话》。现我从日记中找出这篇稿件,贴在这个有关语言的帖子中。可能还有一点现实意义:

正讲着“阿拉”、“伊拉”的同志,
请不要再讲家乡话。
因为这不但有损同志的团结,
而且是宗派主义的余孽残渣……

是乱扣帽子了吗?
这并没有把事情故意夸大。
如果你有什么疑惑,
请听一听这件真实的事吧:

那是在解放战争时期,
部队奉命正要南下。
有人却留恋家乡,
提出让部队在原地驻扎。

他们用“同乡”的感情和名义,
和一些人联络和接洽。
搞出了什么“联名上诉”,
妄图对上级领导进行讹诈。

那些人啊真迷糊,
陷入了宗派不能自拔。
“同乡”的义气和冲动,
让他们寄出了签名盖章的信札。

陈毅司令员把信批驳回来,
责令那些人作出检查。
“同乡”们啊“同乡”们,
结果都受了应有的纪律处罚。

同志,请不要再讲家乡话,
请不要再分“阿拉”和“伊拉”。
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
五湖四海来的都是一家。

要加强党的领导一元化,
不要再有“同乡”不“同乡”的分划。
战友之间真挚的关系,
闪耀着阶级兄弟的革命火花。

大家来批判宗派主义,
让我们同志间更团结和融洽。
哪里出现微小的漏洞,
我们大家都来塞死它!

2句有点小改动,很稚气的诗歌,带着新兵的血气方刚。“阿拉”“伊拉”在上海话中意思是“我们”“他们”,当时我所在的部队文工团,差不多一半是上海兵。上海兵在一起讲上海话,外地战友听不懂,感到很有意见。我也是一个上海兵,在文工团业余负责出黑板报。听到外地战友有这样的意见,我感到外地战友写批评稿不便,我就自己写了。这讲寓言故事式的批评,同现在网上批评相比,是很温和的批评。但当时人人争当“先进”,谁也不愿显得落后。这篇稿子得罪了一些战友。有人问我:你说的被陈毅批评的写信人是真的吗?是哪里的?我说:是真的,是我认识的一个老干部告诉我的,是他自己的事,他是山东的。结果,就有人认为我对山东兵有成见。当然,最得罪的是“上海老乡”。什么“阿拉”“伊拉”,有些“老乡”感到我这首诗分明是“出卖”了他们,在背后说:以后再听到他说上海话,就骂他虚伪!
当时我听到这话,感到压力很重,扪心自问:“我这样写,是虚伪的吗?”但我从此就下定决心:只要我穿着军装,就绝不再讲上海话!至今34年过去了,我用讲普通话的行动履行了我内心的诺言。上“发展论坛”人很多,30多年部队生活,听我说过话的战友至少有10万,如果谁听我说过上海话,可在后面跟贴。我在部队内曾多次调动岗位,后面部队中的人,没人认为我是上海人,很多人说我是北京的、北方的,说话口音都是北方的。34年中,除见了父母讲上海话,见了中小学同学,我都常讲普通话;在部队中,任何人(包括上海人)同我说话,我一律用普通话回答。
34年不讲家乡话,怎么会做到的?一是有部队的环境,二是我把“语言”同“尊严”联系在一起了。我再说上海话,就是我虚伪;我不愿做一个虚伪的人,于是这样坚持了34年。
其实,说普通话并不会失去什么,反而会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说来别人也许不信,在我孩子出生前,我和我爱人为孩子第一语言学什么,曾专门多次讨论。孩子外婆家是广东人,讲潮州话;请的保姆是宁波人,讲宁波话;我父母讲上海话;我部队环境讲普通话;当时我在跟广播一面学英语、一面学日语,我爱人在跟广播一面学英语,一面学法语,当时两人还议论到:是不是要让孩子出生后先学一门英语?……最后我和爱人达成共识:考虑孩子将在中国广阔的环境中生活,第一语言要让小孩学普通话。
为了教小孩学普通话,小孩1岁时,我爱人请了长假,带他在军营生活了较长一段时间。我孩子的第一语言学的就是普通话,等小孩普通话完全巩固了,才让他慢慢接触上海话、潮州话等方言。英语是等读书后再学的。现孩子英语比我强多了,2年前过了6级。口语是他强项,今年考了研究生英语。现在还在大学读书。我想,不管他将来走到哪里,普通话,将是他语言最重要的基础。这一点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了。
语言首先是人生的武器,人先要考虑用语言来谋生。生存不成为问题了,就可以把语言的选择,同“尊严”等更广阔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考虑。我孩子长大后作文多次得奖,《语文学习》杂志等让我“介绍经验”。我写了一篇《让孩子早学规范语言(普通话)》。这文章除了《语文学习》杂志刊用,还被《芝麻开门:作文个例》、《中学生写作尖子探秘》两本文集收进去。一次我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做节目,一位女播音员特地赶来同我说:“我看你教育孩子情况后,也没让我孩子先学上海话,而先学了普通话。”听了这话,我很钦佩、敬重那个当播音员的勇敢的母亲。我知道生活在一个地方,不用那个地方的方言说话,周围压力有多大。地方环境压力比部队环境更大,但那个母亲竟然做到了。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语言中发挥出的一种脊梁作用。
在我们生活中仔细找找,有关语言的小插曲还真不少。
不久前,我又遇到了新的“语言危机”。学院要求教员实验“双语教学”(教学中使用外语)。教员用英语上课,仿佛就是学术水平大提高。我有一段时间在家“天天讲几句英语”,想通过练习口语,上课时夹带几句也好自然一点、准一点。但我一开口,儿子就要笑我;虽然我有时我反击一下:“你那些美国英语,缺少优雅感;我学的是正宗牛津。”但多次被孩子纠正后,我知道确实是自己说得不准。我感到自己在基本元音发声方法(口腔肌肉运动方法)上,就没有搞对。用自己一口很不准确的英语口语去为人师表,既丧失自己尊严,也会误人弟子。想想自己离退休也没有多少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决定在“维护尊严”和“双语补助”之间,选择“尊严”。当然,我选择“尊严”,是在保证生存的情况下。
我在“英语”问题上遇到“尊严”的选择,在“粤语”问题上也遇到过。那年我同爱人到深圳探望岳父母,陷于一片粤语环境。有网友在网上建议我:有机会学一点粤语也是很好的,也抵半门外语。其实,我何尝不想多掌握一点语言本领。当时,我到集市买菜,也曾经故意用生硬的粤语同小贩对话;但是在家庭中,只要我开口说“潮州话”,就会引来一片“善意”的嘲笑声。谁也没有歧视我的意思,但我感觉到有一个尊严的问题。我想,如果我是到深圳打工,为了生存,或许一天到晚泡在集市上,也要把潮州话学会。但是在家中,我不愿意再被人笑,哪怕是内心在笑,我也感到尊严受损。为了尊严,我决定不再说潮州话。任何人对我说潮州话,我听懂也说没听懂,要求对方说普通话。当然,我的普通话要准得多,但我绝不会去嘲笑他们普通话说得不准。
又想起一个片段:一次我乘火车到北京出差。一个包厢4个人,一个是上海××大学教授,两个是老外,一个是我。上车后,那位教授或许是想练习口语,非常主动地用英语同老外说话。我同外国朋友打了个招呼就没再开口,我知道我说的外语很容易引起老外内心的嘲笑。我听他们3个人说得好像很热闹。那个教授的话,我基本听懂。无非是:你们来自哪个国家?你们国家美丽极了。上海美丽吗?你对上海印象如何?第几次到上海?上海变化大吗?在上海待了几天?上海的天气怎么样啊?不不,我们也要向你们学习……等等。老外回答虽然我几乎听不懂,但从老外表情上,可猜出他们的基本话意。大约过了1个多小时,他们双方终于没有什么词汇可以交谈了。外国人自己交谈了,语速很快。那个教授也一句听不懂,也插不上任何话。
他想到同我交谈了。他是教海上交通的,同我的专业相差很远。但是,我们文化基础相同,从“蓝色通道”(海上交通)谈到“丝绸之路”(路上交通),一直聊到“蓝色文化”和“黄色文化”(黄土地文化)的碰撞,中国未来文化基色的走向,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等等。一直聊到北京,意犹未尽。
我一边聊天,一边也在想:如果2个外国人懂一点中文,他们能听得懂我们的谈话吗?或许他们能到上海的小菜场上用中国话说:“噢噢,一元?太贵了。八角,行不行?噢噢,那我不买了。”但是,他们是听不懂我们交谈的内容的。我们也不会找他们听得懂的中国话,同他们讨论“蔬菜的名称”、“人民币数量的中文表达方式”等等。双方为了维护各自的尊严,就都用自己的语言,交谈自己的话题。

哦哦,“窈窕好淑女”,你真厉害。你用一句“民族语言是体现民族尊严最直接最重要的形式之一”,竟然引出我那么多的感想。我算跑题了吗?还是在有关语言问题的讨论中吧?我没有忘记我的《论汉字先进性及对全球化新文字的导向》网文,还有一半多没有贴出来。网络论坛,节奏自由一些,气氛轻松一些。这是永不解散的研讨会,搞好气氛,大家才能更好地研讨和创造。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74条回复:

 

作者: 我本散淡之人(2003-02-04 15:04:06.0)

楼主不仅仅是跑题,而且是严重跑题。

“民族语言是体现民族尊严最直接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这句话有什么意义吗?
我没有看出来。
值得如此长篇大论地回应吗?
况且楼主上文写得冗长,很不精炼,我没有看懂。

倘若上文讲述的是语言与尊严的关系,
那我没有看出“尊严”,只看到“世故”。
因此我很不以为然。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75条回复:

 

作者: 清新子(2003-02-04 15:14:18.0)

为了更好的从楼主的帖子中吸取营养,我把楼主的帖子内容转贴了下来(应该不会有什么知识产权的问题吧?),只是在贴的过程中简略的看了看,倒是比较认真的看了网友们的跟贴,有赞同的,也有持反对意见的,这些跟贴质量都很高,让我的精神非常兴奋,确实新华论坛的朋友们的水平很高。
我非常敬佩大家的治学态度,非常严谨(虽然我对文字的研究一窍不通)。
前不久在凤凰网上看到一篇东西方思想方法比较方面的文章,其作者将东西方思想方法上的差别与东西方文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我认为与楼主的帖子有一定的相关性,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另外:楼主对大多数网友的帖子都做了回复,可是有一位网友的帖子(川耗子)的帖子的内容比较尖锐,就学术上而言,我觉得也非常有深度,楼主能否就其回复呢?
再次向各位严谨的治学态度致敬!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76条回复:

 

作者: 地球生命(2003-02-04 15:18:44.0)

支持楼主的思想,如能与平天下的民族梦想及当代共产主义理想结合起来思考,会更有气魄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77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4 15:25:11.0)

胡金海插言4:感谢网友们

第22条回复是“秀山门人”的“有研究价值,好书,不仅是好贴.”

谢谢“秀山门人”先生的鼓励!
贴一个帖子出来,就想给阅读的网友们有所收获。
你能够给予“好贴”的评价,我非常欣慰了。
“好书”一说,我不是很明白?
是不是你认为我这个帖子是已经出版的一本书的内容?
没有,我这个帖子内容在“发展论坛”是“原创”。
我认为:能在“发展论坛”贴出来,
是一种非常好的对“专著”方式的有益补充。
有些“专著”,阅读的人未必有论坛帖子阅读的人多。
论坛帖子确实是一种好方式,
让任何有价值的思想,不至于在默默无闻中消逝。
失去的只是“稿费”,得到的是发表的较大自由。
中国知识分子是清苦惯的,
生活有保障,精神有自由,
就感到很幸福了。
我出版过几本书,
对出书的“追求感”已不那么强烈。
若感觉要我为出书去折腰,
我宁肯当帖子贴掉,完事。
当然,如果感觉出书麻烦不是很大,
能出书也是很好的事情。
我想,大家感觉都是差不多的。

第23条回复和第60条回复都是“风萧飒”先生的。

“风萧飒”先生2条跟贴,都带有商榷性质。
“风萧飒”先生给我总的印象是:
做学问非常严谨,为人厚道,学问也很深。
我感觉是个值得尊敬的老前辈。
也许我对年龄的猜测是错的,
也可能是年轻有为,网络上对年龄的估计常会出错。

对“风萧飒”先生23条的3点提醒,我在第25条已经给予回复。
这里再补充几句,总的说:
先生在措词等方面,比我考虑得更加周到,妥贴。

说实话,我本来最担心:我这帖子刚贴出,
就有人出来说:这是抄袭来的。
我1999年3月就寄出去第一稿,
每每等待3个月以上,才另寄一家。
对于无报刊录用,我并不是很在意。
但我很担心,有人抄袭了我的稿子先刊登在什么地方,
我被人抄袭了,还会反被诬成“抄袭者”。
我在文章一开始说:“稿件几次投稿都未能发表”,
目的是为了被诬抄袭时,留下自我辩护的余地。

看了“风萧飒”等人的意见,
我原先的担心消除了不少。
我想,诸位网友所指出的问题,
可能就是一些编辑部未用我稿件的原因。
既然存在这些问题,
不用我稿件的编辑也就不大会抄袭我的稿件了。
再次感谢论坛、感谢网友,
论坛给了我把网文发表的机会,
网友让我知道了各方面反应的真实情况。

“风萧飒”先生认真地先后提了6条“商榷”,
开始是“楼主大力弘扬中国文字令人佩服”的赞扬,
最后是“我对您的文章观点并无实质性的不同意见,
只是希望您的研究得到更广泛、权威的承认。”
彬彬有礼,我认为,这是值得在论坛上提倡的作风。
大家上网来是寻求精神的愉悦和创造。
如果只会吵吵嚷嚷,那就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第24条回复是“怪人是我”:
“我爱汉字,正如我热爱我的祖国。
我爱英语,因为我热爱我的事业!”

我完全赞成“怪人是我”对待汉字和英语的态度。
我在前面对“窈窕淑女”的帖子中,
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语言是人生的武器。
人,首先需要用语言来谋生。
如果生存有了保证,
还会考虑语言和尊严等的关系。
你的工作和英语相关,
把英语当作事业是理所当然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78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4 16:45:56.0)

胡金海插言5:感谢网友们

第26条回复是“古墓爱好者”
据他自己介绍,他是一位“明汉语言文学系的大学生”,一个对语言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
可能他受了哪个老师影响,说:
汉语本身就是一种很糟糕的语言,
很多学者认同这样一种观点:
正是在汉语这种语言基础之上,
中国人具有了很多被称之为"劣根性"的东西,
比如,言而无信,自私自利,好窝里斗等等。

我的看法:
把“言而无信,自私自利,好窝里斗等”
同汉语联系在一起是荒谬的。
不用汉语的人也会有这样的毛病。
使用汉语的人这样多,
并不是人人都如此。
我想:我们应该有勇气
反驳那些令人怀疑的“学者”说:
我用汉语,
至少我能做得到:言而有信!
至少我能做得到:为所爱的人和事业作出牺牲!
至少我能做得到:讲团结!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79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4 16:57:03.0)

胡金海插言6:感谢网友们

第27条回复是“山外非仙”的,他说:
“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官方文字应当是华文,华丽而实用的文字。”

同意。
没有疑问,这是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山外非山”对“华文”的定义是新的。
把“华丽、实用”作为汉字的特点突出出来,
也是一种很有审美意味的定义方法。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80条回复:

 

作者: 苏湘迅(2003-02-04 19:27:01.0)

对中国的文字,我是这样看的:

文字带来交流
思维带来整合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81条回复:

 

作者: 苏湘迅(2003-02-04 19:41:08.0)

关于汉文字
可以结合最近的网站改革来看
很多国外的网站都在增加中文版本,分繁体和简体

就如同我们增加英文等其他版本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82条回复:

 

作者: 中国横刀(2003-02-04 19:59:08.0)

这说明大家都很关心汉字的发展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83条回复:

作者: 川耗子(2003-02-04 20:49:58.0)

胡大校不但是一个爱说大话的人,也是一个喜欢奉承话的人,所以他只回答表扬自己的帖子。 地师级领导干部习惯表扬和赞扬了,难怪:)))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84条回复:

 

作者: 川耗子(2003-02-04 21:10:59.0)


本人经常参加社科论文评审,类似楼主的那样大话连篇的文章,一般是第一轮淘汰的命运。至于在论坛讨论,还是初次见到对待表扬问题“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对待批评不予理睬这样的朋友,于是决定,没有必要继续参加这位网友的讨论了。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85条回复:

 

作者: 山上有雪(2003-02-04 22:42:40.0)

我过,诚实的人才会用实名上网,向这几位用实名上网的朋友致敬。有没有研究过蒙文、满文、藏文、维吾尔文等少数民族文字的朋友?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86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5 14:00:23.0)

胡金海插言7:感谢网友们

下面来回复第28条回复和第53条回复的“子瞻”先生

子瞻先生第一句是“非常希望楼主的激动人心的结论能成立”,
我首先要感谢子瞻先生用了“激动人心”4个字,
如果哪怕只是给你带来几分钟的“激动人心”,我也十分满足了。
接着子瞻先生说:
“诉诸理智阅读后,发现论证的过程漏洞百出,结论令人怀疑。”
子瞻先生能在“激动人心”读后,
再次“诉诸理智”阅读我的网文,
我再次表示感谢。
对于子瞻先生的批评意见,这是我预料到的,
如果子瞻先生不这样说,我反倒要出乎意料了。
接着子瞻先生用“令人敬服”一词来正话反说,
指出我推理“全球化的象形文化潮流”的结论论证过分简单。
接着他说他要说出一个相反的结论:
“全球化的拼音文化潮流”。
子瞻先生这个结论,同我已贴出的内容并不矛盾。
我认为近几个世纪在文字方式上,
不仅是“全球化的拼音文化潮流”存在,
而且是占了世界的主导地位;
文字方式上仍保持象形文化的,
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
是到了20世纪末,才开始出现新的“全球化的象形文化潮流”。
至于要在文字方式上
让象形文化潮流要成为全球的主流,
大概还要有几十年时间,
这就是本文后面将展开的内容。
接着子瞻先生批评我论证简单,我完全能理解他,
主要原因在于是我贴出了第三部分的标题和序言后,
后续正文具体内容还没有跟贴,才造成了他这个印象。
在我后续内容跟贴后,子瞻先生马上作出反应:
“跟贴的质量水平很高。”
我感到子瞻先生这句话是真诚的,
这里再次谢谢他。
……
子瞻先生后面对不同文字特点的分析,
也是很细腻的,有些观点我也是赞成的,
这里不一一罗列了。
我不赞成的是子瞻先生的结论:“汉语总体上讲没有优势”。
但用这样的语言表述,比他那个“七宗罪”帖子的题目温和多了。
有关这个论题的争论可以看子瞻先生的帖子,
为了避免本贴头绪过多,
我这里不再在这方面展开。

我要说明一点的是:
本文提出“汉字先进性”观点,
无意要推广汉字的使用。
汉字是什么?
是中国文化的基础!
是那么多历史人物的智慧!
是那么多的典籍!
是那么多的使用者!
是每天在发挥出的那么多作用!
……
我感觉我在汉字面前是非常渺小的。
汉字的使用价值,
根本不需要我去推广。
想不想使用汉字,
是每个人自己的需要、
自己的社会环境、
自己的意志等所决定的。
我无法改变别人不使用汉字的意志,
我也不需要别人为我而使用汉字。
本文提出“汉字先进性”,
是要分析、运用这种先进的特性,
来为创建全球化新文字服务,
来引导21世纪创造全球化新文字的方向;
并希望通过新华网广大网友的努力,
来向这个伟大目标挺进。
本贴的前面两部分只是铺垫
第三部分,才体现本贴要达到的目标。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87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5 14:44:22.0)

胡金海插言8:感谢网友们

还有那么多人要感谢!
按照跟贴序列,下面我应依次感谢下列网友:
冬燕、
假平凹、
平常时代
劳资
金乌飞至天中央
云飘
李学宜
裘棋说说
维萨里奥诺维奇
潋滟西湖
郝晓彦
如是我言
六玄令
何宇利
川耗子
成都的海
七品百姓
留得青山在
柯鸿飞
圣者到
枯藤老树
悟冈
何宇利
而尔
地球生命
冰天雪地逍遥客
山上有雪
我本散淡之人
清新子
地球生命
苏湘迅
中国横刀
……

但我敬请以上网友谅解,
我不能一个一个写帖子向你们表示感谢了。
尽管有些帖子,我有很多话要表示。

细心的网友可能已经发现,
《论汉字先进性及对全球化新文字的导向》本身内容跟贴
已经停止下来好几天了。
前几天,每天我都按跟贴序列(不是只选表扬的),
向不管是赞扬的还是批评的跟贴网友,
一个一个予以认真的感谢。

可能是我的一种职业习惯,
如果我讲课时课堂出现“手机叫唤”,
我不会批评谁,我会把讲课停下来等待……
坐在下面接手机的说不定就是“大人物”,
我不想比谁的嗓门大。
现在是在论坛上,我的跟贴内容未贴完,
有人就“扔砖块”(这是他自己的说法),
我就把跟贴停下来等待……
我也不想比谁的“砖块”大。

当然,我有权力表示感谢,
我利用这个机会写我感谢的跟贴。
需要感谢的人是那么的多,
需要感谢的理由是那么的多,
感谢的话,是永远说不完的……
需要感谢的话,一定能比需要扔的砖块多……
我说的感谢话都是真心的,
收到感谢跟贴的网友可以各自体会。
网络上用网名也好,
用真名也好
都是活生生的人格体现。
我的计划,
是要把所有跟贴的网友都依次感谢一遍……
现在,感谢的计划没有完成,
那扔砖块的网友
昨天晚上8点多又扔了“一砖”,
9点多扔了最后“一砖”后,
终于说:他走了。
我是听完音乐会后,
才看到他告别的跟贴。
好在网上不用迎送,
网络生活就这样的有趣。
这里,我也谢谢他走了。

下面,我还要感谢阅读本贴后
没有跟贴的网友!
感谢你们耐心地看我的帖子,
耐心地等待我的跟贴。
也希望你们在看完本贴后续内容后能跟贴。
我认为,
创建全球化新文字,
是个非常大众化的议论话题,
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关系,
只要有各种使用文字的体验,
都可以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希望在本贴的后续内容贴出以后,
还能有一些轻松、活泼、
充满创意的跟贴产生。

如果今天本贴能恢复到适宜表达问题的轻松气氛,
我明天开始将继续跟贴
《论汉字先进性及对全球化新文字的导向》一文的后续内容,
敬请大家关注。

最后,贴上一个我最近写的歌曲,
表明我对网络生活的基本态度和观点。
喜欢唱歌的网友,唱起来呀:
 

 
帖子附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88条回复:

 

作者: 麦子品质(2003-02-05 14:49:46.0)

“论汉字先进性及对全球化新文字的导向”该题目以及相关论述带有明显、极端的民族歧视性质,无论是对于中国其他母语非汉语言的民族还是全世界任何母语非汉语言的民族!
坚决抵制在公众场合别有用心的鼓惑、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的行为!
另:你既认可“民族语言是体现民族尊严最直接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那么又妄图“汉字先进性及对全球化新文字的导向”这般自相矛盾的观点做何解释?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89条回复:

 

作者: 反腐剑(2003-02-05 10:57:14.0)

字里有画,话里有字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90条回复:

 

作者: 何宇利(2003-02-05 14:56:23.0)

有声有色,不错嘛!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91条回复:

 

作者: 圣诞老猫(2003-02-05 15:54:18.0)

为支持胡金海先生,特转贴一帖如下:


发信人: reninhat (小讨厌), 信区: Joke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Aug 23 18:03:05 2002)

最不喜欢听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摇的人乱讲汉语的坏话。什么“汉语不精确呀
”,“汉语不容易造字呀”,“汉语不能细化呀”,“英文是先进文明的语言呀
”,“汉字不能编程序呀”......。

  1、汉语是精确的

  记得在本人读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上堂而皇之地写着:“走拼音化道路是
汉语的必然趋势。”其中最主要的一条理由便是,英文可以打字,而汉语不能。
恰巧当时班里几位同学有手提式的“英雄”牌英文打字机,他们的打印的作业总
是比别人手写的漂亮,心里着实地羡慕了一阵儿,同时想着英美国家的学生真幸
福,作业都不用手写。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非常可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汉
字的键盘输入速度已远远超过英文,而且速度还在而不断快速提高。可英文输入
呢?确似乎滞步不前了。

  现代所有学科领域,中国都有很好的学者,没听说哪位因汉语“不精确”而
搞不好研究的。中国的火箭照样可以精确升空,中国的原子弹照样可以精确爆炸
,中国的京九铁路照样可以精确开通......;所有的英文科技文献都可以翻译成
汉语;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汉语文献影响力而在世界范围越来越得到尊重。
  

  2、英文是笨拙的

  下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显示英文的笨拙:本人曾问系里的几个教授“长方
体”如何用英文讲,可这几位母语是英文的工科教授竟说不知道,接下来连问几
位英文是母语的研究生,结果他们也不知道。着实令我大吃一惊!现在我要问读
者:您知道么?反正不是Cube,Rectangular.....。后来,我倒是真的在字典里
找到了该词,可现在又忘了,原因是它太生僻。感叹,英文真是“笨人”的语言
,试图给天下每一事物起一个名字。宇宙无穷,英文词汇无穷!词汇如“光幻觉
”、“四环素”、“变阻器”、“碳酸钙”、“高血压”、“肾结石”、“七边
形”、“五面体”都只有专业人士才会。根本不可能象汉语那样触类旁通,不信
?去亲自问问母语是英文的人好了。

  也许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中国人,也不能真正搞懂以上的概念,但至少字
面上没有问题。但英文就不同了,基本概念如“长方体”等一般人是从字面上都
过不去的,搞得只有专家才会讲!怪不得英文世界里专家那么多,而且都那么自
信;是啊,连人家的基本术语如“酒精绵球”“血压计”都不会讲,信心又从何
谈起呢?

  生活在英文世界真是对“无知”深感“无奈”!
  

  3、英文是一维枯燥的密码信息,汉字是二维的形声一体的信息

  英文是一维的,是密码语言。写英文是编码,读英文是解码。细想想:如把
英文的a、b、c、d、e换成1、2、3、4、5,并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区别。按上边的
对应,如一开始就把cab写成312,用一样的读音,又有什么不可以?

  汉语就不同了,是二维的(纸面上欧氏空间的最大维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
纸面的几何空间。每个汉字就是一幅画。试问从一幅画上得到的信息快,还是从
一行密码中得到的信息快?因汉字具有平面空间最大的的表现力,故汉字阅读起
来极为方便,在一瞥之间就可捕捉其特点,映射其含义。但一维串装的密码型拼
音文字是无论如何作不到这一点的。

  拼音文字牺牲了其表意能力,造成它的不直观性,仅是声音的符号,是文字
的低级形式,一维的密码而已。二维的汉字 80%是形声字,形声字声旁表声,形
旁表意,这种结合具有平面空间(纸张)所能赋予的最大表达能力,从信息的表达
上无疑是优越的。汉字的二维性决定了其输入方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要远比“
一维的”密码型拼音语言更激发人的创新开拓精神并客观地提供了人类施展智慧
的空间。

  现代英美社会,有患“失读症”得病人,患者不能对英文进行读写,归根结
底是英文的一维密码性造成的。汉语世界则几乎没有此玻目前西方流行的治疗“
失读症”方法是向患者教授汉字,帮助其逐渐树立阅读的信心。

  4、英文是发散、不稳定、随时变化的,汉字是收敛、稳定、千锤百炼的

  国家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2000个汉字。就
凭这2000个字,大家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可在英文世界里,没有 20000个
字别想读报,没有 30000个字别想把周刊读顺,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
士一般都懂 80000字。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者英文新词,例如火箭(Rocket),
计算机(Computer),电影院(Cinema)等,可汉语则无须,不就是用“火”驱动的
“箭”么,会“计算”的“机”么!用“电”投“影”的“院”子么。可英文就
不能这么干,不能靠组词,原因是“太长”了。如火箭将成为“ Fire- Driven-
Arrow”,计算机将成为“Computational-Machine”,电影院“Hall-Where-To-
See-Shade-Projected-By-Electicity” 等。人的视角有限,太长的字会降低文
章的可读性与读者的理解能力。如果非得要组词来达到目的又不要增加长度,便
只能靠缩写的伎俩了,例如取字头HWTSSPBE来表示上述的电影院一词组。

  汉语是收敛的,总是可以轻易地描述新生事物,而无须制造新词;汉语是稳
定,所以现在中学生还可以琅琅上口地读屈原的楚词:“大风起兮,云飞扬”。

  目前,英文词汇已突破40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将发散突破 100万大关。太
不稳定。现在的人们读沙士比亚的原著已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读 400年前英国诗
人乔叟的诗了。学 GRE的时候,注意到很多韦氏字典收录的词汇竟是本事纪初的
新词,如“Gargantuan”取自拉伯雷的小说。这也不奇怪,毕竟英文 400年前才
统一了拼写。而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河南殷墟甲骨文,5000年前山
东莒县陶器文。
  

  5、汉字的构字法巧夺天工

  词头前缀词尾后缀是英文常用的构词法。Saccharose(糖精)和Saccharomyce
tes (酵母菌)有相同的拉丁词头,但它们即便对英美人士也非易事。一维的串状
结构是导致其不醒目不明了的直接原因。我测试过的几个母语是英文的工科研究
生是不认识的。试问读书至研究生,连酵母菌与糖精都不知道,又该教人如何感
想呢?

  用汉字组词描述起来简洁明了。即便是没吃过糖精、没用过酵母菌的没受过
教育的中国人,他也明白糖精可能是糖的“精练部份”,比糖更甜 (尽管这不确
切 );酵母菌是“一种菌能引起发酵”。但英文就不能如此简单地组词,即便组
出来也恐怕令Yeabacteria="Yea"st+"Bacteria"(“发酵”与“细菌”和起来)
人难以接受:Sugessece="Sug"ar+"Essence"(“糖”字与“精”合
起来)

  
  这不太不像话了?还别说,在当今的英语社会,早期英文造字所遵循的拉丁
词根早字法已逐渐被甩开了,类似以上造的Sugessece,Yeabacteria可一点都不
是笑话,日常生活中天天都有,商店里不同品牌的巧克力、糖果总会有不同的名
字,有些名字在字典里找不到,它们会随某个厂家的某种巧克力糖的产生而产生
,消亡而消亡。当一个澳大利亚人读到这个词时,他不会意识到这是北美某个地
区的很受欢迎的一种糖果,多半只能和中国人一样摇遥头罢了。

  与拼音文字一维串状前后缀构词法不同,汉字是通过二维方式构字的。例如


  “人”“囚”---“人”在无门的四堵墙内便成了“囚”;

  “木”“困”---“木”在无门的四堵墙内要受“困”;

  “雨”+“路”=“露”--下“雨”天在大马“路”上要暴“露”雨水之下了

  “米”(与粮食有关)+“唐”(表声)=“糖”

  “禾”苗上又长“草”=“菌”

  “木”“林”“森”---分别是tree,woods,& forest意思,但比较之下那
一种构词法更好?答案一目了然。

  这种说文解字法难道不比Saccharo-更灵活更高明吗?
  

  6、为汉字辩护

  呼吁那些糟蹋汉语的人注意以下事实:

  (1) 联合国5种文字的官方文件中最薄一本一定是汉语;

  (2) 汉语的精确性已为蓬勃发展的中国科技事业所证实;

  (3) 计算机语音输入最有希望的是汉语;

  (4) 汉语是稳定的、收敛的;而英文是不稳定的、发散的;

  (5) 汉语是二维信息的、形像的、生动高效的,英文是一维信息的、密码型
的、枯燥低效的。

  (6) 在英文世界里能读文学名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不是所有受过大学教育
的人都能作的。如阅读中用英文描述的澳州的一些植物真是艰涩无比,
一般英美人也只能囫囵吞枣而已,字面上根本过不去,能猜出是植物来已是善哉
;可在中文世界里,又有谁会对仅有中学学历的人读完四大名著而感到惊奇?至
少字面上没问题。

  (7) 当今虽是英语文明的蓬勃期。但在历史的长河中,So far,英文世界的
文明史远比汉语世界的文明史短。妄自菲薄地乱讲英文是先进文明的语言是根本
站不住脚的。
  

  7、信息科技时代偏爱汉字

  不知您是否了解或等新学科领域?如果接
触过,您便会理解人类的艺术、哲学、感觉看似不“精确”,但实为目前它们超
越了当今人类的知识水平所能精确描述的范围。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它们
逐渐会被人类以全新的知识结构所精确地把握,以上所举的新学科只是这一新知
识结构序幕的小插曲。汉字集中体现了东方艺术哲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之
所在。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它的智慧我们尚不能完全认识,但正在方兴未艾地
被发掘。这种说法不是空洞的,也不是盲目的,毕竟15年前的人们没有意识到传
统汉字出版业要被淘汰;10年前的人们没有料到汉字的输入会比英文快,而且会
更快; 5年前的人们没有想到传统的报业媒体会被逐渐淘汰,会与
百年老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互联网上抢码字新闻。谁又敢横着心大
胆地讲10年之后,20年之后汉字编程不可能或不如英文呢?是啊,天晓得后辈们
的本领会有多大!还是对未来多一份信心的为好。

  汉字是灵活的,但需要灵活的人使用;汉字是聪明的,但有赖与聪明人的开
发;汉字是充满智慧的,需要有智慧的人认识到她的价值。

  为汉语骄傲!更为坚信汉语时代即将到来的中国人的热情与信心而欢呼!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92条回复:

 

作者: 七重天(2003-02-05 16:09:48.0)

花时间看完全贴,结论是:

象形文字, 文字→视觉→思维空间→判断;
↑↓
 形象存储库

          
声音转换→形象转换
↑ ↓
拼音文字, 文字→视觉→思维空间→判断;
 ↑↓
 形象存储库


不辩自明。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93条回复:

 

作者: 七重天(2003-02-05 16:17:22.0)

92

象形文字, 文字→视觉→思维空间→判断;
. ↑↓
.  形象存储库

          
. 声音转换→形象转换
. ↑ ↓
拼音文字, 文字→视觉→思维空间→判断;
.  ↑↓
  形象存储库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94条回复:

 

作者: 家住苏州城边(2003-02-05 17:03:31.0)

用了不短的时间才把全文看完,感觉搂主可以和川耗子好好交流一下,但却让人失望了。
不知是不屑,还是没有时间,还是不敢!
期待中......

42楼:郝晓彦 神龙见首不见尾
总得说一下为何搞笑、为何不搞笑

摘自:第86条回复
在我后续内容跟贴后,子瞻先生马上作出反应:
“跟贴的质量水平很高。”
我感到子瞻先生这句话是真诚的,
这里再次谢谢他。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95条回复:

 

作者: 枯藤老树(2003-02-05 17:22:23.0)

我国现行的的语言文字理论照搬西方的多,这是产生汉字落后论的根源。过去人们只能说拼音文字是所有文字发展的共同方向,学术界更把不同的观点通通斥为资产阶级的。现在翻看那时此类批判文章文章,只感到滑稽可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旧有的语言文字理论不再那么相信,说它是僵化的、保守和落后的也不无道理。起码这一理论依旧坚持百年老调,不能与时俱进,很难使人信服。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96条回复:

 

作者: 水磨石没有什么(2003-02-05 18:19:25.0)



实乃推陈出新之作!


向胡金海同志致以崇高的敬礼!
愿你勇敢地战斗下去,发扬持久战的精神,向文化战线上的保守势力、盲目主义、鸵鸟势力、崇洋潮流,不懈地战斗下去!在这块阵地上,我永远是你的支前队。只要前方有你,后方就一定有我!


敬礼并紧紧握你的手!

——————水磨石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97条回复:

 

作者: 水磨石没有什么(2003-02-05 18:22:45.0)

实名上网————胡金海————赤子之心!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98条回复:

 

作者: 水磨石没有什么(2003-02-05 18:43:40.0)




麦子品质友:您一定可以用————非极端民族主义————论述一下汉语(语言文字)的发展去向了?
乡野之人(我)正拭目以待!

如果不能的话,您不过是杂技团的演员————在飞帽子!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99条回复:

 

作者: 水磨石没有什么(2003-02-05 19:03:04.0)

胡金海同志:我们的游击纵队,以派侦察员侦察过了。这里有几个角色一定不能轻视,他们的“有道理”和“无道理”均须认真审视,以便随时修整你的作战方案。
余者,起哄角色————无需为他们耗精力。



水磨石 秘递
2003 02 05 18 52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00条回复:

 

作者: 盐一样的智慧(2003-02-05 19:07:34.0)

学习了不少东西。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01条回复:

 

作者: 水磨石没有什么(2003-02-05 19:18:51.0)



另:望你缓于应酬,密切注视前线动静!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02条回复:

 

作者: 金松鼠(2003-02-05 19:19:47.0)

今天的汉字虽然经过简化,还是太复杂了,其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既象形又简单,还有,看过《论语》的人们一定感到那时候的文章简练,所以今后应该恢复甲骨文和文言文,把古代中国最先进的发明应用到21世纪创建一种全球化新文字的实践中去,引导全人类语言文字的伟大方向。
我十分赞同解放军高级干部的研究成果,反对川耗子不学无术的捣乱破坏。对于川耗子那种总是看不惯别人勇敢精神和治学态度的做法十分反感。川耗子是以挑人家文风中的毛病,否认人家对祖国文化的赤胆忠心,是以反对说大话来否认人家对祖国文化的伟大贡献,希望这种旁敲侧击的做法尽量减少。
特别是对于实名上网的同志,我发现川耗子总是看不惯,对实名上网同志的赤子之心给与无情的打击,这样做不好,请川耗子注意,你那样的做法,对于以实名上网的解放军大校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应该爱护解放军,特别是解放军的高级干部。
实名上网————胡金海————赤子之心!
敬礼并紧紧握你的手!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03条回复:

 

作者: 秋风宝剑(2003-02-05 19:36:44.0)

认真,执着,叫真儿,倔 加上 真知灼见,大校还会进步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04条回复:

 

作者: 金松鼠(2003-02-05 19:53:37.0)

网友同志们川耗子是被网络语言搞糊涂了,才对胡大校推崇网络语言的象形化提出批评。请看川耗子过去的发言:
标题:请教,网络语言怎么学?有必要搞懂吗? 参与讨论 推荐 收藏 得票:0
作者: 川耗子(2002-09-19 08:04:07.0)
我是新来的新手,在接触网络中难免遇到网络语言。有时对方来个短信,后面跟个符号,没看懂,又不好意识再问,一来打字慢,和人家聊不起来,二来怕让人家看成“菜鸟”,不对是看成菜耗子,以后不愿意理我了。不过我有时琢磨这个网语也挺有意思,属于新的亚文化吧。不怕大家笑话,一次我帖子发不好,大叫尴尬,也仿照网语随手在后面打上几个标点符号,结果自我感觉,挺能表达自己的心情。我想网文最初可能就是这样创出来的,没有经过国家语委讨论和批准。大家约定俗成,都懂了。网络时代,比古人创造字快多了。
我想,如果用网文写篇文章,一定有意思,向密电码似的。又大家都看得懂,只有落伍的人不懂,多好玩。
我现在不懂,想系统的学习,怎么学?有必要吗?
请您用网语,最好是老巴老妈看不懂的符号、字母、带号、数字,写上几句话看看好吗?看看其他朋友能翻译出来吗?
可能问题很幼稚,不过我想知道。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05条回复:

 

作者: 公益志愿者崔从政(2003-02-05 21:42:25.0)

我认为要慎重从事!

应特别强调做好汉字规范化工作!

在交往中让外国友人好掌握。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06条回复:

 

作者: 小小字辈(2003-02-06 13:10:44.0)

我老是以为川耗子是我们的老前辈,年龄比我大不少,
原来是和我一般大啊。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07条回复:

 

作者: 半个网客(2003-02-06 12:40:41.0)

作者: 劳资(2003-02-01 21:51:55.0)
作为网文,很好;作为学术论文,很次。

讲得很好.首贴作者对汉语造诒很深,但是还难以对付比较语言学的问题.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08条回复:

 

作者: 枯藤老树(2003-02-06 11:38:31.0)

在语言三要素中,语音最不稳定,常常“与时俱进”。拿英语来说,现在的人看不懂400年前的英文典籍,这是语音发生了变化,拼写也必须跟着变化,因为拼音文字如果读写不一致,就不成为拼音文字,难以存活。不难想象,400年后的人是否能看懂现今的英文。现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英语已经产生了差异,发展下去,很可能成为不同的语言。
汉语也一样,语音在不断变化,但汉字变化相对稳定。自隶变后,字型逐渐固定下来了,语音无论怎么变化,后人阅读前人汉字文章没有多少障碍。这一点很重要吗?是的,这应该是衡量一种文字先进与落后的一个指标。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09条回复:

 

作者: 山上有雪(2003-02-05 22:24:44.0)

有没有研究西夏文的朋友?说说为什么西夏文会失传?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10条回复:

 

作者: 麦子品质(2003-02-05 23:02:07.0)

水磨石没有什么(2003-02-05 18:43:40.0)
麦子品质友:您一定可以用————非极端民族主义————论述一下汉语(语言文字)的发展去向了?
乡野之人(我)正拭目以待!
如果不能的话,您不过是杂技团的演员————在飞帽子!
---------------------------------------------------------------------------------------------------
水磨石没有什么网友:我奉劝你因为自身确凿的言行已经对某特定的人群构成事实的诽谤而你却说不然否则你用不诽谤的语言描述之,我只能告诉你好自为之,至于“论述一下汉语(语言文字)的发展去向了?”我尚没有愚蠢到如此自不量力的地步。
另:你所用以补充说明的歇后语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属于引用那么以后祛其糟粕,如果属于杜撰,那么尽量严谨。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11条回复:

 

作者: 窈窕好淑女(2003-02-06 14:52:54.0)

汉字与信息储存

作者:刘志琴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它本身既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传载文化信息的工具。世界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种,即是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图画文字和中国的方块字。这三种文字虽然都从图画发展而来,但中国文字的发展却是特殊的,在世界上许多民族都用拼音文字的时候,中国却独自应用了注音文字,表现了中国人与众不同的认知世界的方式。

文字本是有声语言的符号,任何语言都是人类运用器官神经感知事物信息的产物,当人们要用符号来表述这种信息以进行交流时,最初都是凭直觉描出对象的轮廓,因此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最初都是形象符号集。由于各人感知上的差异,对对象取舍的精粗不一,这种形象符号又缺乏规律性和统一性,表述的信息得不到共识,就不能自由组合与交换。于是,文字便向准确化和通用化的方向演进,这种演进形成两大系统: 一种是由各种音素组成,以明确的音位观念来表达认识,各音素之间界限分明,音节的结构比较复杂,这就是印欧语言即拼音文字,这种文字直接反映读音,书写容易,词的形态比较丰富。但它的不规则拼写和长词形,与人的瞬间记忆不能完全适应,语音的准确性要求高,作为信息处理的难度就大了;再一种是由字形表意与声音的结合而组成,这就是汉语。这种文字主要是以笔画拼构图形以表达意思,使形音有机融合,读音可以知义,所以又称方块字或注音文字。拼音文字纯是一种符号,汉字却是中华民族想象力的产物。

汉字看起来难学,真学起来未必很难,这种字只需要用少量的笔画即可构成表达全息形象的图形。它的基本笔画有横(包括提)、竖、撇、折、点(包括捺)五种。这五种基本笔画按照相离、相接、相交三种组合关系,构成成千上万的汉字。比如:

一个撇笔和一个捺笔,用相离的组合关系,可构成“八”字,用相接的组合关系则构成“人”字或“入”字;再如田、由、申、甲四个字,都是按两个横笔、两个竖笔和一个折笔而构成。这种以最简单的笔画组成众多象形字的方法,构成的图形不易混淆,表述的信息却准确丰富,承载的信息量大而具有规律性。每一个字都富有文化的意蕴,国的古字是口与戈构成的“”字,戈是兵器,象武力;口是人口,合起来就是用武力管理和保卫人口,这正是国家的的职能。创造文字的先民,未必懂得国家是集团统治工具的原理,但这个字的出现,说明自从有了武力统治社会的现象以后,才产生“国”的概念,朴素地反映了国家产生的社会背景。所以汉字体现了中国人精细入微的观察力。

汉字举世无双的优点是容易储存信息,制造新名词。每一个字除了自身具有一定的意义外,还具有很强的造词能力。如“政”字,后面加上不同的字,就可以造出不同的词,如政界、政局、政客、政经、政策、政治、政事、政府、政情、政变、政论等等;又如“了不得”、“不得了”、“得不了”,三个同样的字不同的排列方法就可以表达三种完全不同的意思;再如社会与会社、事情与情事,在顺序上作一改变就构成另一个词。因此中国文字最能追随语言和时代的发展,把旧字重新组合成新词术语,得到“生词熟字”的效果,如电影、电脑,积极、消极等名词都是用常用字来拼写的,不需要像拼音文字那样重造新的文字,因此中国文字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在商代就有文字四千多,经过三千多年到现在常用字量也就六千多,其中最常用字560 个,常用字807 个,次常用字为1033个,总共为2400个,这2400个字占一般书籍报刊用字的百分之九十九。而使用英语的民族,每一个普通成年人,

一般至少使用二万和英语单词,有多少词就有需要多少字。我国的常用词条有44000多,只用了3700 多字构成,号称集文字大成之作的《康熙字典》总共收字47000多,而英语单字据1975年出版的《美国百科全书》介绍已超过一百万,常用字有20000,比中国多十倍,汉字有一套独特的笔画顺序,由这套规则而发明的五笔字形汉字编码,把汉字分解为最基本的五种笔型单元,在通用键盘上,十分钟即可打出900 字的文章,比英文输入还要快。信息时代的到来,更加突出了汉字的优越性。21世纪新的电脑将采用声控系统,它将摒弃由字母编制的键盘,由于英语的英节多达10000 个以上,而汉语只有400 多音节,每个音节最多4 个音素,因由美国语言学家盖利. 吉宁斯在《世界语言》一书中对汉语的简洁性、准确性、严密性和先进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正是中国人几千年的努力,才把“西文语法书里的种种麻烦抛个精光”,最后“只留下几千个单字和若干条效率极高的排字规则”。英国《新科技杂志》原主编,科技发明报道专家迈克.克鲁斯断言,不久的将来,汉语将充分发挥威力,到那时世界关于语言文字结构的研究中心有可能转移到中国。在20世纪初年的中国,人们由于愤慨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力图摆脱文字的阻隔,向世界认同,曾经发出汉字拼音化的呼吁。曾几何时,中国的汉字即以强劲的生命力证明了它无穷的潜力。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因此有人称它为电脑文字,表明它是人类中具有最佳的信息交换应用程序的语种。

汉字,有可能成为储存信息的第一文字,这不是梦!
 

--
作者个人文集:
http://news.xinhuanet.com/zonghe/2002-11/05/content_618935.htm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12条回复:

 

作者: 窈窕好淑女(2003-02-06 11:10:31.0)

汉字与信息储存

作者:刘志琴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它本身既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传载文化信息的工具。世界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种,即是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图画文字和中国的方块字。这三种文字虽然都从图画发展而来,但中国文字的发展却是特殊的,在世界上许多民族都用拼音文字的时候,中国却独自应用了注音文字,表现了中国人与众不同的认知世界的方式。

文字本是有声语言的符号,任何语言都是人类运用器官神经感知事物信息的产物,当人们要用符号来表述这种信息以进行交流时,最初都是凭直觉描出对象的轮廓,因此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最初都是形象符号集。由于各人感知上的差异,对对象取舍的精粗不一,这种形象符号又缺乏规律性和统一性,表述的信息得不到共识,就不能自由组合与交换。于是,文字便向准确化和通用化的方向演进,这种演进形成两大系统: 一种是由各种音素组成,以明确的音位观念来表达认识,各音素之间界限分明,音节的结构比较复杂,这就是印欧语言即拼音文字,这种文字直接反映读音,书写容易,词的形态比较丰富。但它的不规则拼写和长词形,与人的瞬间记忆不能完全适应,语音的准确性要求高,作为信息处理的难度就大了;再一种是由字形表意与声音的结合而组成,这就是汉语。这种文字主要是以笔画拼构图形以表达意思,使形音有机融合,读音可以知义,所以又称方块字或注音文字。拼音文字纯是一种符号,汉字却是中华民族想象力的产物。

汉字看起来难学,真学起来未必很难,这种字只需要用少量的笔画即可构成表达全息形象的图形。它的基本笔画有横(包括提)、竖、撇、折、点(包括捺)五种。这五种基本笔画按照相离、相接、相交三种组合关系,构成成千上万的汉字。比如:

一个撇笔和一个捺笔,用相离的组合关系,可构成“八”字,用相接的组合关系则构成“人”字或“入”字;再如田、由、申、甲四个字,都是按两个横笔、两个竖笔和一个折笔而构成。这种以最简单的笔画组成众多象形字的方法,构成的图形不易混淆,表述的信息却准确丰富,承载的信息量大而具有规律性。每一个字都富有文化的意蕴,国的古字是口与戈构成的“”字,戈是兵器,象武力;口是人口,合起来就是用武力管理和保卫人口,这正是国家的的职能。创造文字的先民,未必懂得国家是集团统治工具的原理,但这个字的出现,说明自从有了武力统治社会的现象以后,才产生“国”的概念,朴素地反映了国家产生的社会背景。所以汉字体现了中国人精细入微的观察力。

汉字举世无双的优点是容易储存信息,制造新名词。每一个字除了自身具有一定的意义外,还具有很强的造词能力。如“政”字,后面加上不同的字,就可以造出不同的词,如政界、政局、政客、政经、政策、政治、政事、政府、政情、政变、政论等等;又如“了不得”、“不得了”、“得不了”,三个同样的字不同的排列方法就可以表达三种完全不同的意思;再如社会与会社、事情与情事,在顺序上作一改变就构成另一个词。因此中国文字最能追随语言和时代的发展,把旧字重新组合成新词术语,得到“生词熟字”的效果,如电影、电脑,积极、消极等名词都是用常用字来拼写的,不需要像拼音文字那样重造新的文字,因此中国文字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在商代就有文字四千多,经过三千多年到现在常用字量也就六千多,其中最常用字560 个,常用字807 个,次常用字为1033个,总共为2400个,这2400个字占一般书籍报刊用字的百分之九十九。而使用英语的民族,每一个普通成年人,

一般至少使用二万和英语单词,有多少词就有需要多少字。我国的常用词条有44000多,只用了3700 多字构成,号称集文字大成之作的《康熙字典》总共收字47000多,而英语单字据1975年出版的《美国百科全书》介绍已超过一百万,常用字有20000,比中国多十倍,汉字有一套独特的笔画顺序,由这套规则而发明的五笔字形汉字编码,把汉字分解为最基本的五种笔型单元,在通用键盘上,十分钟即可打出900 字的文章,比英文输入还要快。信息时代的到来,更加突出了汉字的优越性。21世纪新的电脑将采用声控系统,它将摒弃由字母编制的键盘,由于英语的英节多达10000 个以上,而汉语只有400 多音节,每个音节最多4 个音素,因由美国语言学家盖利. 吉宁斯在《世界语言》一书中对汉语的简洁性、准确性、严密性和先进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正是中国人几千年的努力,才把“西文语法书里的种种麻烦抛个精光”,最后“只留下几千个单字和若干条效率极高的排字规则”。英国《新科技杂志》原主编,科技发明报道专家迈克.克鲁斯断言,不久的将来,汉语将充分发挥威力,到那时世界关于语言文字结构的研究中心有可能转移到中国。在20世纪初年的中国,人们由于愤慨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力图摆脱文字的阻隔,向世界认同,曾经发出汉字拼音化的呼吁。曾几何时,中国的汉字即以强劲的生命力证明了它无穷的潜力。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因此有人称它为电脑文字,表明它是人类中具有最佳的信息交换应用程序的语种。

汉字,有可能成为储存信息的第一文字,这不是梦!

 

--
作者个人文集:
http://news.xinhuanet.com/zonghe/2002-11/05/content_618935.htm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13条回复:

 

作者: 闵言(2003-02-06 16:47:50.0)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础。此话对极!汉字也即汉语,是我的母语。我推崇汉语平仄和韵律,那唐诗、宋词在世界上永远绚丽多彩。我推崇汉语的变化和复杂,仅老婆就有爱人、内人、拙荆、堂客、家里的、娃他妈、等等,几乎近百种说法。我推崇汉语的简洁和准确,联合国五种文字的文本,最薄的就是汉语的,比其他文本薄近1/3。我推崇汉字的形体美,试问,谁能将“魑魅魍魉四小鬼 琵琶琴瑟八大王”译成其他文字又原汁原味!
汉字同英语等拼音文字相比,是代表先进文化,还是代表落后文化?///!!!???///!!!???此命题难以回答,仅以F.Langbrige的一首短诗回复。Two men look out through the same bars: One sees the mud, and one the stars.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14条回复:

 

作者: 闵言(2003-02-06 16:50:04.0)

汉字的信息含量最大,历史将会证明这点。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15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6 21:41:23.0)

论汉字先进性及对全球化新文字的导向(原创)

二、展析全球化的象形文化潮流

(三)新世纪象形文化潮流奔腾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新世纪,
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将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进一步融合,
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趋势。
在和平发展的时代里,
世界各种文化体系,
都不可能再完全封闭地发展。
各种文化体系,包括各种文字体系,
都将用坚持特色、互相欣赏、
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方式,
来迎接世界文化的相互激荡,
来迎接世界文化的大融合。

文字是文化的基础,
经济全球化正在导致文化全球化,
但要真正实现文化全球化,
必定要创建出能进行全球化交流的文字。
前面2节中本文已论证
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在互联网的交流语言
和电脑软件的操作语言方面,
已经开始露出全球化象形文化潮流的端倪。
在21世纪中,象形文化潮流一定还会继续奔腾,
并且逐渐成为世界文化潮流的主流,
这是由象形文化体现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在21世纪中,我们中国人
要认清全球象形文化的新潮流来临的必然性。
我们要总结我们汉字在象形文化方面的先进经验,
主动跟上、并且积极推动全球象形文化的潮流。
这样,既能有利于全球化象形文化的发展,
也能加速我们民族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还能对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果我们不认清新世纪象形文化潮流奔腾,
轻视汉字象形文化方面的先进经验,
一味地推崇拼音文字,
以为拼音文字潮流在前几个世纪中处于领先,
在未来还会继续领先,
就会看不到文字发展过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就有可能在我们好像要赶上拼音文化潮流时,
又在世界新的象形文化潮流中落后。
这不仅会妨碍我们民族文化的繁荣,
而且也会使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也处于被动局面。

本文的主旨是:认识和总结汉字的先进性,
让汉字的经验走向世界,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要在新世纪全球化新文字创建过程中
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具体行动,
根据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抓住历史机遇,
采用和世界接轨的方式,
积极投入到全球化新象形文化创新的竞争中去,
抢占未来创建全球化新文字的制高点,
和全世界人民一起,
为创造出一种以象形文化为基础的全球性新文字
做出我们中华民族的新贡献!

承认汉字的先进性,
就是要从汉字获得一种继续前进的力量!
认识汉字的先进性,
就是要从汉字中寻找未来新文字的导向!
总结汉字的先进性,
就是要让全世界更好地共享汉字的经验!
发扬汉字的先进性,
就是要让汉字经验融入全球文化新潮流!

什么是汉字的先进性?
象形性是汉字先进性的主要表现。
本文在认识汉字象形性的基础上,
为汉字总结以下八条具体经验,
以引导全球化新文字的创建。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16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6 21:45:00.0)

1.以形表义

以形表义,
就是全球化新文字将以图像来表达文字所包含在意义。
以形表义,是新文字有了全球认识一致的基础。

我们必须坚信:未来全球化新文字的基本形式,
一定是以形表义的文字,
而决不会是以形表音的文字。
因为世界不同民族的语音是不同的。
只要全世界人的语音不同存在,
以形表音的文字就不可能成为世界统一文字。

新文字不是记录人们口头发出的声音,
而必须是记录人们心目中的意义图形。
世界各民族语音的差别性,
决定了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无法用任何一种语音
来统一全球人的语音。
但世界各民族的人们,
对图形的辨认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在辨认图形问题上,
人类认识可以得到统一。
未来全球化新文字只有以形表义,
才能被所有人所迅速领会和接受。

互联网和电脑操作中的网络象形符号和视窗表义图标,
在世界不同语言人们之间得到成功传播,
证明了:以形表义符号比以形表音符号,
具有更大的兼容性和凝聚力,
更容易被不同语言人们所共同理解和接受。
中国汉字所以能在2千多年漫长岁月里,
被中国各民族人们广泛沿用,
也证明了“以形表义” 的兼容性和凝聚力。

注意:
未来“以形表义”的新文字,
仅仅是采用汉字以形表义的内核,
而不能采用汉字现有的外壳。
我说的汉字先进性,
是指汉字内核总体上体现的象形文字特性是先进的,
汉字创造和发展过程中许多经验是先进的。
但这不等于说每一个汉字都是无可挑剔的,
不等于说汉字的外形就是未来新文字的外形。
我们绝不能要求外国人来学习我们的汉字。
要全世界都学汉字,
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表现,
也是不可能被世界所接受的。

我们强调汉字以形表义的先进性,
是要重新创造一种全球性的以形表义新文字。
这种新文字必须具有这样的性质:
世界上不管任何民族的人,
都能一看就懂!
对新文字的认识,
全世界各民族应站在同一起点!
对新文字的创造,
全世界各民族应都能够参与!
对新文字的推广,
全世界各国政府应都会协作!
对新文字的好处,
全世界各民族人民应都能得益!
只有符合全球范围公平、公正的原则,
新文字才能在全球范围认同。
关于创建新文字的方案,
本文在第三部分还将具体阐述,
这里先简要介绍一些实施要点。

我认为:
未来“以形表义”的新文字,
可先从电脑和网络广泛使用的图标和表形符号中
进行筛选、加工、提高;
也可在总结电脑和网络造字经验基础上,
进行专门的创作。
文字的加工和创作工作,
应该体现每个国家教育科学技术的顶尖水平;
文字的最后确定过程,
应该是在世界性权威组织和世界媒体监督下进行。

什么样的字形方案,
才能被确定为未来新文字?
这可运用奥林匹克运动的经验
将由世界性文字组织用投票来决定。
投票过程,
必须是符合“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在本文第三部分的“提案”中,
将要提出“举行世界文字博览会”的构想。
在“文博会”举办权的竞争过程中,
各参与举办权竞争国家的教科文代表团,
必须当场进行“教育演示”,
以表现其方案的教育效果。
可从世界各国选出若干名适龄儿童,
分成若干组进行识字效果的比较。
按照现有各国的教科文水平,
设计出的任何一种新象形文字,
教育效果一般都能够达到每小时识字10个以上。
只要有这样教育效果的全球化新文字,
人类一定能够在21世纪内扫除一切文盲!
这是多么伟大的、令人振奋的前景!
我们能不为此而奋斗一下吗?

当然,也有这样的可能:
各国政府教科文部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都不愿来组织领导这件事。
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
世界上一些有财力的商业组织,
也会在市场经济竞争过程中,
慢慢地创建出这样一种用于全球化交流的新文字。
但是,如果是在商业竞争中创建出来的新文字,
其普及的道路将是崎岖和复杂的,
甚至会造成不同文化圈人员之间
新的鸿沟和新的冲突。

我们提出创建全球性新文字的目的,
是要让全世界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
进行文字的大融合!
让世界站在新文字的同一起跑线!
让世界现已存在的文化鸿沟,先在文字领域被填平!
让全世界所有民族,都用最快的速度来扫除文盲!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17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6 21:48:57.0)

2.字音分离

字音分离,
就是全球化新文字将把字形统一和读音统一问题分离开来处理。
字音分离,是处理好现在世界各国语音不同矛盾的重要原则。

全球化新文字一定要立足于:
图形让人人一看就懂,
读音让各国政府自定。

未来我们要推出的新文字,
必须放弃统一世界语音的奢望。
过去已有过多次创造世界语运动,
成效甚少的根源就在于:
把世界语言文字统一的重点放在了语音上,
而没有搁置语音统一的问题。
世界各国的语言,
在读音上差别极大。
统一语音,是一件比统一文字困难千百倍的事情!
根据中国统一语言文字的经验,
在文字获得统一两千多年后,
语音差别问题还存在着。
如果现在就想把世界语音完全统一,
只能是世界各国争论不休,
什么事也不能做成功。

字音分离,
就是未来全球性新文字,
首先解决好“一看就懂”的问题。
至于符号的读音,
各国可以根据各国自己读音的习惯,
由各国政府的教科文部门
自己研究确定本国对新文字的具体读音。

对于全球性新文字各国的不同读音,
可以统一用拉丁字母进行注音,
这既能发挥拉丁字母在注音方面的先进作用,
也将使方案更容易被拉丁文字国家政府所接受。

只有采取字音分离的正确原则,
我们才能平息世界各国对语言文字统一问题的争议,
才能顺利启动全球化新文字的创建工作。

采用“先易后难,求同存异”的方式,
来妥善解决各国语音不同的分歧,
就能使未来全球化新文字获得最广泛的基础,
让全球化新文字方案得到各国政府大力支持。

字音分离后,
如果全球首先在文字方面获得统一,
那么,全球使用新文字的文法,
也将是统一的。
世界各国对新文字的注音表和标准读音,
可以用多媒体方式统一制作成一个语音数据库的芯片。
这样,
对新文字不同读音的翻译将变得非常容易,
只要随身带一个安装统一芯片的听音和读音器,
就可实现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语言的自动翻译。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18条回复:

 

作者: 快毕业了(2003-02-06 21:54:51.0)

汉字的一个缺点是在用于计算语言(比如:公式)时,书写复杂,也不直观。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19条回复:

 

作者: 胡金海(2003-02-06 21:58:15.0)

3.以字概图

以字概图,
就是全球化新文字将以文字笔画来概括图形内容。
以字概图,说的是新文字创造过程的一个原则。

过去人类的文字,
都是用笔来书写的。
汉字笔画同拼音文字笔画有很大区别,
但两者都可以用笔来书写,
这是一样的。
所以,
新文字必须保留可以用笔书写的特点!

现在电脑中的文字,
大多是用键盘输入的。
键盘输入符号,
比手写规整,速度也较快,
所以,
新文字也必须保留可以用键盘输入的特点。

从以上两个特点出发,
我们来检验一下现有的象形符号或表义方块:
互联网使用的网络符号是用键盘输入的,
这样的符号,
如果具有鲜明的象形意义,
一般都能用笔来书写,
可以排入新文字的候选行列中。
电脑操作图标
虽然具有比网络符号更复杂的象形意义,
但许多图标是很难用笔来迅速画出的。
这样的图标,
就不能直接入选新文字的行列。
必须对图标进行加工。
这就要用上“以字概图”的原则。
用以字概图的方法,
把图画概括成可以便于书写的文字。

以字概图最大的用途,
是用来创作抽象概念的文字。
按照人的表义需要,
不管用互联网交谈的网络符号,
还是再创作多少表义图标,
都会达不到文字那样的表义水平。
因为文字不仅表现具像的内容,
还担负很多抽象意义的表达。
全球化新文字体系,
必然还要创作一大批适宜表达抽象意义的文字,
才能适合人的多种表义需要。

关于抽象意义文字内容的确定,
可以用网络主题词搜索统计的方法,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统计筛选。
人类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如:爱、恨、生活、死亡、悲伤、高兴……等,
可以列入优先设计创作的范围。

这类新文字的创作,
具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对抽象意义表义文字设计,
在未来新文字投标过程中,
各国参与新文字设计投标的方案,
必须采用“说文解字”的方式,
来介绍每个字的设计思想及过程。

每个字大体都有三部分组成:
一是候选的新文字样式。
这个样式,
必须具有书写方便,
用键盘输入也方便的特点。

二是文字来源的图形根据,
这是非常需要的,
任何抽象意义,
都应与一定图形相关联。
这个意义和图形的关联,
能为人们提供对字义的想象空间,
以加深对文字意义的准确理解。
比如:对:-)这样的表义符号,
都应该加上一幅笑脸的图画作依据,
以加深对人们对字义的理解。

三是对文字简单的说明。
这种说明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是将来人们
用新文字组建新词汇的渊源和依据。

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
“以字概图”的方式和角度会有不同。
究竟哪一种以字概图的方式较好,
也应同“以形表义”方式的选择一样,
用奥林匹克运动的经验
由世界性文字组织用投票来决定。
投票过程,
也必须有“教育演示”及教育效果统计。
只要发挥世界各国教科文人员的集体智慧,
一定能设计出一种
最容易被大多数接受的新文字的体系。

当然,如果一时通过了某个或某几个
被实践证明是不太容易被人正确理解的新文字。
也没有关系,这可以在实践中修订。
全球化新文字的认定,
必定要经过一个历史过程。
全球文博会将每2年举行一次
除了定期推出一批新文字,
还将定期修订部分新文字。
出了某种偏差,
也是很容易被修正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20条回复:

 

作者: 金松鼠(2003-02-06 23:14:48.0)

解放军大校同志利用百忙时间,进行如此有意义的,有道理的,有内容的,有学识的,有开创性的,有指导性的科学研究,真是了不起!向解放军叔叔学习!向解放军叔叔致以崇高的敬礼!
希望解放军大校同志梦想成真!继续拿出大量时间用于这项伟大事业的研究,不出成果决不罢休!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21条回复:

 

作者: 浩气(2003-02-07 12:23:34.0)

胡金海同志《论汉字先进性及对全球化新文字的导向》写得好!您辛苦了!!
论文字研究我属于门外汉,但凭直觉汉字必定前途无量,将在世界大放光芒。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庞大市场的吸引,学汉字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加上遍布全球华侨的繁衍生长,全世界每三个人口中,就有一个会讲汉语。
这是【麦子品质】先生无法“坚决抵制在公众场合别有用心的鼓惑、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的行为!”
这是【麦子品质】先生无法扭转的必然趋势。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22条回复:

 

作者: 郝晓彦(2003-02-06 22:09:23.0)

94:
这样的帖子作为网文闹一闹是无所谓的,正如煞有介事论证“Chinese”是对中国的侮辱性称呼一样,搞搞笑而已。认了真,就非常地滑稽。
首贴甚至连语言和文字的区别都没有搞清楚,更遑论各自的功能,更遑论比较语言学。
呵呵。
不过我可以比较专业地指点一下首贴作者,方块字早已不是象形文字。而图标作为表达公共信息的符号系统,同作为记录(和传递)语言的符号系统的文字,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泥鳅和黄鳝,看起来差不多,其实大不一样呢。而且,人们用语言(声音)思考而不是用文字(图形)思考。从思考和书写一体化的角度,象形和拼音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呵呵。到此为止。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23条回复:

 

作者: fenyunjing(2003-02-07 10:18:06.0)

太精深了,发在这里觉得浪费,应该发在更有权威性的刊物上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24条回复:

 

作者: 天山狼(2003-02-07 13:32:16.0)

又一个人造神话:所谓汉语的简洁和准确,联合国五种文字的文本,最薄的就是汉语的,比其他文本薄近1/3。

说这话的人一定是不懂外语,或没做过翻译工作的,凡作过翻译工作的都知道:同样的内容,以汉语和英语为例,二者字数之比为:1.5:1。所谓汉语的简洁从何说起?至于准确,更是无稽之谈,公认准确的语言是法语。至于印起来本子薄,那是因为汉字是方块字,不象西文那样平摊而已。反正纸张又不缺,况且通过改变字号来整薄本本,也轻而易举啊。

总之,以上几点实不足挂齿~~~~~~~~~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25条回复:

 

作者: 顾德万(2003-02-07 18:19:24.0)

本贴有以下几种可能:
1,一个大大的玩笑;
2,主帖作者假托了他人的姓名和身份;
3,主帖作者是政工干部,却喜欢发表一点“学术意见”;
4,主帖作者精神上出了一点问题;
5,这个学院的学术水平的确如此。
牵涉到我军形象,建议斑竹核实一下作者身份。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26条回复:

 

作者: 金松鼠(2003-02-07 20:36:04.0)

楼主的文章和研究充满了爱国情怀,
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前进方向的创新探讨,
他代表了当前最新的文化前沿思想观念,
他所运用的研究方法,
也是中国现代媒体和人文科学领域通用的科学方法,
所以我支持楼主继续向下面研究,
一定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起到不可忽视的积极贡献。
(我发现,楼主创造的诗歌式网文发表法也很有趣,就试用一下,果然奇妙)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27条回复:

作者: 浩气(2003-02-08 09:52:30.0)

3000多万外国人学习“普通话”,
绝非胡金海同志“别有用心的鼓惑”使然!
中国政府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表示希望能学习中文。
截至去年底为止,在超过85个国家里,
已经有3000多万人正在学习“普通话”。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28条回复:

作者: 心驰天池(2003-02-08 13:19:45.0)

请教一个问题:用英语翻译一首五言唐诗,汉语和英语的字数比是多少?
由此想到,汉语同样有一个语言驾驭能力的问题,所谓“言简意赅”就体现了对掌握和驾驭语言的要求。
感谢胡文海同志的辛勤工作!同时建议:尽可能将您的文章及回帜写得精炼些。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第129条回复:

作者: 半个网客(2003-02-08 13:30:55.0)

希望首贴作者集中研究汉语汉字,不要去和其他语言文字比较,直到对其它语言文字有相当了解时.那是比较语言学者的工作.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334 个阅览者

 
 

胡金海网络文集

劳动青春歌………………… 随感杂记

东方红国际歌的一致性…… 歌曲评论

参观世博去(伴奏录音)…… 网络歌曲

歌唱普陀医院……………… 网络歌曲

强军战歌(自学程序)……… 网络教歌

2013年6月诗集……… 海诗新编

2013年5月诗集……… 海诗新编

复旦投毒案,学校要担责… 网络辩论

2013年4月诗集……… 海诗新编

缅怀陈招娣将军……………… 回忆录

2013年3月诗集……… 海诗新编

2013年2月诗集……… 海诗新编

快板:-万七千六百元…… 网络春晚

2013年1月诗集……… 海诗新编

吴若皓老先生送别会……… 图片文稿

爸爸的最后时刻…………… 图片文稿

歌唱中国人组歌…………… 网络歌曲

破解“东京出兵”绝联…… 网络博文

杨树浦印象记………………… 回忆录

歌中有段向明情……………… 回忆录

解读占领华尔街…………… 网络博文

在上外贤达学院………… 随感杂记

海上新唱歌唱新上海……… 除夕告白

军校讲台的最后一课……… 杂志约稿

五月上海…………………… 网络博文

解读中国奇迹……………… 网络博文

当代江苏人忠诚科学……… 网络博文

当代江苏人热爱劳动……… 网络博文

“专家名博”引发的遐想… 网络博文

快板-网民打虎………胡金海创作表演

快板-比李敖…………胡金海创作表演

不要逆潮流………………… 网络辩论

节假日神圣………………… 网络辩论

关于真名上网……………… 网络辩论

鲁迅精神在民间…………… 网络随感
什么是诗…………………… 网络随感
枪杆诗序言………………… 网络随感
奇文《“诗/人”说》………网络随感

新华诗刊第二期读后……… 网络随感

大家来学像素画…………… 网络随感

用网络加强党的建设……… 网络随感

军队文化工作网络化……… 网络随感

开展好棋牌活动…………… 案例介绍

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案例介绍

杨浦文化发展建议………… 案例介绍
互联网没有那么危险……… 网络案例

关于汉字的先进性………… 网络案例

理想照耀互联网…………… 网络案例

有了吴仪,定能无疫……… 网络案例

北京奥运会徽欣赏………… 网络案例

北外事件之我见…………… 网络案例关于羊倌识不识国旗……… 网络案例

关于炸掉长江大桥………… 网络案例

关于王治郅归来…………… 网络案例

关于跳舞的当将军………… 网络案例

文艺持证上岗应缓行……… 网络案例
节假日神圣………………… 网络案例

诗词格律…………………… 网络讲座

春天的声音………………… 网络征文

梦寄家庭电脑中…………… 网络征文

我家建起新舞台…………… 网络征文

新华网十年………………… 网络征文

中国一日…………………… 网络征文

克林顿和希拉里…………… 网络小说

我出差到了巴格达………… 网络小说

周化岭的教学…………… 学声乐手稿

我和中国军网的故事………… 回忆录

共和国不会忘记这些歌声…… 回忆录

《高考1977》观后……… 回忆录

南政在我心中………………… 回忆录

当年发表一首诗……………… 回忆录

记王毅捷(1)……………………回忆录

记王毅捷(2)……………………回忆录

记薛锡祥(1)……………………回忆录

记薛锡祥(2)……………………回忆录

记柳特(1)………………………回忆录

记柳特(2)………………………回忆录